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是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口头禅。在人们求医冶病的过程中,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常常成为许多病人求医的“拦路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家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额的医疗费用曾是农民就医的拦路虎,因负担不起费用而造成了数不清的人间惨剧。如今,这一情况将有望得到缓解乃至最终消除。日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首先保证对农民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细化深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沿着预期目标持续推进。实行药品零加成破解了“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难题,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药品集中采购和试点扩围、医疗医保配套等措施,打破了药品的恶意竞争和市场控制。加之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政策性控制,费用增长放缓是暂时性的,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医疗费用的增长仍将持续。本文就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院收入结构调整方面进行剖析,为医院合理控制费用增长、为病人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相信大多数人有一种切身的感受。看病难、看病贵针对的主要是公立大中型医院。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就越是容易出现大处方、医药回扣腐败现象、医疗服务态度生冷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即使公立大医院弊病重重、负面丑闻不断,民众还是不计“前嫌”,挤破门槛前来求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相信大多数人有一种切身的感受。看病难、看病贵针对的主要是公立大中型医院。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就越是容易出现大处方、医药回扣腐败现象、医疗服务态度生冷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即使公立大医院弊病重重、负面丑闻不断,民众还是不计“前嫌”,挤破门槛前来求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上海及周边打拼的台商数量已经超过50万,“求医看病”作为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在两年前仍是台胞们最为头疼的问题,因为无法享受台湾的医疗保险、因为大陆不同的医疗环境,甚至因为两岸不同的医学术语等等,使台商中一直流传着“小病自己看、大病回台湾、万不得已上医院”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医院的一天有多少小时?这个问题看似问得荒唐而弱智,实则不然——《中国青年报》最新报道:83岁的陈伟清因病住进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医院,住院5天后死亡,但在费用清单中,重症监护费和重症监护病房床位费却分别收了168小时的费用。“平均算下来,每天竟然有33.6个小时!”面对这样的费用清单,患者家属异常气愤。  相似文献   

8.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相信了这句话,并不等于就可以忽视在我们周围出现的那么多真的有病又真的没钱的贫弱者。社会化医疗在国外(甚至在中国香港)已相当普及,但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个奢望,那么──  相似文献   

9.
登上泰山,心旷神怡,不禁吟诵起王安石的《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古国晚秋……”我也不相信,此刻的心情,与上火车赴鲁时迥然不同了。话还得从头说起:上半年,例行全身检查,体验结果,病历卡上赫然写着这样一行字:腰椎间盘突出。我怀疑误诊,又到了全国有名的一家医院去复诊,得出的结论是,对我的病情“维持原判”诊断正确。患了病,想求医,快根治。可以说,我是个有心人,在北京的一家报纸上看到,河南巩义市杨天祥长子骨质增生门诊部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正在山东泰安坐诊云云。偏巧,在医疗咨询处又碰到一位刚从泰安求医回来的人说,他经人指路在泰安找到这位年轻的医师杨泰峰,是专门治疗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相似文献   

10.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是近年来患者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药品价格作为医疗费用的组成要素之一,医院将药品收入作为补偿医疗成本的手段之一,是导致医疗费用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这一问题,我们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彩礼作为我国传统习俗,在当前社会中还有存在的现实土壤和一定生命力.但由一些特殊因素引起的“高额彩礼”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本文在分析“高额彩礼”成因基础上,就如何正确看待“高额彩礼”,怎么有效疏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晴  李明桥 《南方经济》2011,29(8):32-44
在各省市纷纷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的政策下,本文研究以下两个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如何影响农户就诊的医疗需求行为?农户就诊医疗需求行为的变化又会对农户医疗费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发现:门诊补偿导致患病农户及时进行门诊治疗,有效地抵御了健康风险,对于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估计出因门诊补偿导致农户医疗费用仅增长0.5%,这表明门诊补偿提高了农户医疗服务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平民医院”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词。10月23日《华商报》报道,全国政协“医疗机构经济机制问题”调研组到西安调研,西安市卫生局建议:以解决低收入贫困人群就医为目的,集中力量举办几家“平民医院”,对这些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在贫困人群就医时,减收或免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如果盘点2005年的热词.“天价医药费”肯定榜上有名,9月27日.央视播出《天价医疗帐单》节目.披露患者诸少侠因冠心病心衰竭在深圳人民医院住院119天后病故。医院开出的账单是120多万元.其中医疗总费用92万多元.另外为医院推荐家属自费购买的药品费用,但是.记录很快就被打破了。74岁的翁文辉因患恶性淋巴瘤住进了哈尔滨一家医院.住院67天花去住院费139万7千多元!病人家属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老人的生命依然没有被挽回,“天价医疗费”折射的到底是医疗体制的问题.还只是简单的医德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恐怕在中国真会发生想死也难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商业化、市场化取向已经显现出严重后果。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卫生费用迅速攀升,医疗保障体制建设步履维艰。很多人,特别是贫困居民无力求医。  相似文献   

16.
王铎 《理论观察》2006,(5):157-158
据统计1983年美国卫生经费的1/4浪费在庞大的行政开支等方面。1990年“美国6400所治疗急性病人医院费用的统计资料”财务报表表明行政费用的开支已高达医疗总开支的40%。由此引发了美国对医院医疗卫生工作社会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社会化是解决卫生经费危机的一个途径。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三老”优抚对象的“三难”(住房、看病、生活)问题,江苏省东台市政府采取多种办法,改进和完善各级优抚保障体系,使“三老”没有后顾之忧。市采取社会捐献、乡镇财政出资与市有关部门挂钩帮扶的三结合办法,共筹资80多万元,日前已全部完成优抚对象的“草改瓦”住房任务。在解决“三老”治病难的问题,也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同时,市财政补贴了两万多元,乡镇又拿出部分资金为他们办了医疗保险;二是建立了新的机制,有关方面合理分摊医疗费用;三是在乡镇医院专设优抚门诊,对“三老”的就诊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刘碧云 《开放潮》2004,(9):28-30
看个感冒一两百元、割个阑尾七八千元,多年来,医院像这样的“大处方”、“高费用”常令患者叫苦不迭。为了遏止医疗费用的过快过猛增长和浪费现象,近日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出台了强化定点医院管理办法,媒体称:四条戒律管住“大处方”。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出台的这些管理办法究竟如何管医院“大处方”?真能管得住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王建民。  相似文献   

19.
洪旺全 《特区经济》1998,(11):54-54
<正> 深圳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克服卫生资源的浪费,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达到最佳的医疗卫生服务。然而,几年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结果表明,尽管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局的同志作了艰辛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离此目标仍有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控制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工作十分艰巨。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仍高于全国各大中城市。一些医疗程度不同地存在大处方、人情方,用贵药、滥检查等不正之风。同一住院患者“两次记帐”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把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转嫁担保人的身上,影响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核心问题是,我们没有确立大卫生观的思想,不是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来考虑,而是仅仅从局部的、个体的,单纯在个别患者身上的有限医疗费用上作文章,显然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医院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和垄断地位,少数领导和医生常常为了局部经济效益或个人利益往往可能诱导患者进行不合理的医疗消费,只要患者一旦到了医院,需作什么样的检查项目,开什么药,主动权全在医生手里。而检查多,开药多,开贵药显然对增加医院的经  相似文献   

20.
期待总是沉重的。比如农民关于就医负担改善的期待。关注农村医疗,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几年,几十年,政府、百姓、媒体,没有一刻不在呐喊。但一边是有识之士的长期关注,一边却是问题从未停止的积重难返。人们可以听到这样的一个说法,“农民头上三把刀,打官司、教育和医疗。”而其中的医疗,恰恰是悬在农民头顶、最无法规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病交加,成了他们绕不开的怪圈。有农村问题专家指出,农村医疗问题其实也是经济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也是农民看病难的因素,但就目前来看,并不能指望农民经济收入在短时间内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