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志红 《新西部(上)》2009,(8):155-155,125
本文论证了新闻媒体与农民话语权的关系,提出新闻媒介保证农民话语权的改进建议: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农民代言的意识;第二,修正传播策略,提高传播农民话语的效益;第三,让农民成为自己话语权的主人;第四,重视农民教育,培养农民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林士才 《特区经济》2008,(12):43-44
江苏省在"两个率先"战略指引下,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强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了农民富裕的步伐,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已经开始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汤阴、镇平、卢氏三县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对河南省农民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制、讲风尚、爱健康"六个方面的素质状况及发展需求进行调查评估.主要结论是:河南省农民的文化程度整体不高,但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已经觉醒;农民技能结构单一,但对相关技能的学习兴趣较高;多数农民愿意对土地进行投入,需要更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民对自身法律权益的了解不足,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正在觉醒;农民在婚姻观和履行赡养义务等方面,表现的比较进步;多数农民的健康状况良好,但忽视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十七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主题,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意义。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于稳定和完善农业的家庭经营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  相似文献   

5.
农村改革经过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1978—1984年)后,逐渐步入了一个动因减弱、踌躇不前的阶段(1985年至今),远远滞后于其它体制改革。造成农村改革迟滞延宕、步履维艰的关键是改革主体缺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对改革主体提出了持久的创新要求,但是当农业改革发展到大跨度、高层次、纵深化,从"体制外"向"体制内",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时,尤其是在进入以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为对象的攻坚阶段时,改革的主体却萎缩了。农民由改革主体地位转为被改革、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全国20个省区轰轰烈烈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为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当代的第三次革命"。此项改革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在总体上取得了"减轻、规范、稳定"的效果,但是改革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乡镇财政减收增支明显。可用财力不足。从长远看,通过配套改革,乡镇财政压力将有所减轻.但由于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民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因此,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充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然而,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没有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分化农民,进而减少农民;培育农民组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坚持不懈地贯彻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政策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之下,于2004初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之后,中国进入了所谓的"后税费改革时代"。文章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对后税费改革时代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进行制度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星宇 《理论观察》2014,(12):67-68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业为革命胜利提供物质基础,农村为革命胜利提供生存空间,农民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资本,没有"三农",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三农"的改革和发展仍将继续,它关乎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三农"改革历程,从中总结经验,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据媒体报道:在2010年里,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展开.出现了迁村并居“大跃进”的风潮;在一些地方.由于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出现了严重危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对此.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村庄撤并应尊重农民意愿.严禁强拆强建。但从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看,违背农民意愿进行强拆强建的现象并没有被完全禁止。对此,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加快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加快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步伐,全面推动水利改革的措施。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注重用水管理、实行协议供水、签订用水合同;完善制度措施,搞好供水服务;明确水费征收主体,搞好水费的管理使用;推动水利改革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8,(7):163-16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造成失业农民的增多,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本文从分析失业农民的原因出发,阐述解决失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将失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郑玉善 《发展》2004,(12):32-33
目前在全国20个省区轰轰烈烈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为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当代的第三次革命".此项改革在总体上取得了"减轻、规范、稳定"的效果,但是改革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制度,是摆在改革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资源下乡的最初目的是惠及民生、改建公共设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但项目在运作中,各行政主体以利益为导向形成"利益连带共同体",农民主体缺位陷入"最后一公里"困境以及处于"被治理"状态。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安全感与归属感,各利益主体形成分利秩序。因此,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培养农民自信文化、加强乡村社区建设;科学定位,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解决项目运作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更好地重塑农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农民群体中出现的政治认同下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行为失范损害农民利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层组织缺位、错位及农民的有限理性等。文章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农民利益,破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强化基层组织职能和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渐突显.文章将以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位于40-50岁之间的"三无农民"为调查对象,从这部分"三无农民"阶层的生活现状入手,分析此类农民阶层的困境,并深入研讨.究其原因,深层次地提出政府作为一市场主体和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在帮助40-50岁"三无农民"走出困境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中所能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培育新型农民的职业自豪感,提高他们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引领作用;完善新型农民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培育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只有培育更多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够顺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 农民科技培训是事关农村小康建设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大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