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承法之私法属性决定了私法自治及其支配下的遗嘱自由原则在财产继承尤其是遗赠和遗嘱继承中所具有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独特的价值功能。后位继承制度是财产所有权人对死后财产利用与归属的多次指定.不仅充分尊重了遗嘱人的意思自治.而且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的问题。但是.后位继承制度限制了前位继承人的遗产处分权.长此以往使前位继承人仅仅取得受限制的所有权且遗产归属处于不确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张敏婕 《魅力中国》2014,(21):279-279
遗嘱自由是世界各国继承立法普遍适用的原则,立遗嘱人通过订立遗嘱来实现处分自己身后财产的目的,充分尊重了立遗嘱人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意愿。但是遗嘱自由能否保障继承人的权益不受损害,能否维护被继承人身后的家庭和谐稳定?从上个世纪曾经轰动一时的杭州百万遗赠案可以看出,事实并非如此。自由不是绝对的,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对遗嘱继承采用了相对自由主义,即通过所谓的“特留份”、“保留份”、“必继份”制度来限制遗嘱自由,防止滥用遗嘱权损害到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继承法并没有对特留份作出规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财富的爆发式增长,这一制度缺失的弊端日益显现。本文从具体的继承案例折射出的问题入手,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对特留份制度的规定,阐述了我国建立遗产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2020年新修订的《民法典》在继承编第1133条第四款新增"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条款,标志着我国遗嘱信托制度正式摆脱小众化的标签,遗嘱信托与遗嘱继承、遗赠并列成为个人遗产处分的新方式,为财富传承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路径选择.然而,由于制度框架设计不足、有关法律链条衔接不畅、监督救济机制缺位等原因,导致其功效的发挥受...  相似文献   

4.
我国税法私法化的变革环节及其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法私法化就是将私法精神渗透于税法,使我国税法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税法私法化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税法理念的转变,理论层面的整体思考,而且涉及制度层面的设计。我国税法私法化的变革环节包括:课税理论依据私法化、税法法律关系私法化、税法规范私法化及税法概念的私法化。  相似文献   

5.
余家辉 《特区经济》2013,(9):181-182
理论界在讨论劳动法律制度时,仅以"公法私法化"或者"私法公法化"中某个方面来分析,这样会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劳动法律历史的梳理,厘清"公法私法化"与"私法公法化"的过程,表明劳动法律制度是两者兼有之的公私法渗透交融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李保中 《黑河学刊》2011,(10):86-87
区分公法和私法是大陆法系的一个主要特点,新中国法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承认公法(juspublicum)和私法(jus privatum)的二元划分体系,并否认在我国存在公法私法划分的问题,且认为公私法的二元划分理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有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法学的不断前进,在我国理论学界逐渐承认了这种公私法的二元划分理论。梳理和总结公法与私法的主要区别,以便更准确的区分公法与私法。  相似文献   

7.
宋汉林 《特区经济》2011,(5):255-257
民事强制执行拍卖是指执行法院将查封、扣押的动产或不动产以公开竞争出价的方式卖与出价最高的应买人,并以卖得价金清偿债权的行为。强制执行拍卖性质的界定,是强制执行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的性质界定,将会直接影响拍卖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私法说认为拍卖是私法行为,属于买卖契约之一种;公法说认为强制执行拍卖是公法上的行为,与私法上的买卖不同;折衷说认为拍卖一方面是公法行为,另一方面又同时具有私法买卖之性质与效果。拍卖性质将对拍卖的程序、拍卖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拍卖的法律效力、拍卖的救济程序、拍卖中法律责任的承担等问题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拍卖的性质应界定为公法性。  相似文献   

8.
私法自治是近代民法的基石,其与私权神圣、身份平等共同构成了传统民法的三大基本理念,其对当代民法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伴随着法律的社会化,有必要对私法自治进行限制,使私法自治原则日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刘冬花 《魅力中国》2011,(20):190-190
私法的世界是一个以个人的世界,私法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人的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个人平等和自治应该是每一个私法学人不变的追求。我们也总是渴望并致力于真正的市民社会在中国出现,但我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这样一种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本文拟从所有权的性质着手,对我国物权法的背景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公法和私法的概念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不过我们往往也只是从它们本身的角度去了解它们.阐释它们,而对于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公、私法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以及公、私法对利益冲突的调整问题.却是总是被我们所忽略。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而利益均衡与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利益问题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权保障是公权对私法自治进行控制的终极目的和评价控制效果的根本标准。我国的公权对私法自治控制存在着认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应当建构以人权保障为核心涉及理念、立法、执法层面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德国国有企业的法律 形式 德国企业的法律形式共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私法形式,包括公司、合伙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几种形式;另一类为公法形式,包括国营企业、自有企业、公法机构、公法实体和公法基金会等几种形式。以公法形式组建的企业可以说是纯政府所有的企业。 德国的国有企业不仅限于公法形式,而且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私法形式。  相似文献   

13.
违约不自由     
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要受到正义的评价,因而任何行为自由都是相对的,离不开法律的规制。契约是产生于私法上权利义务的最重要依据,可以实现私法上的目标,使私法主体对私人事物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价值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契约作用的发挥则在于其交易功能的实现。合同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实定法的规定限制了违约自由。有效违约的理论是错误的。违约自由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意思自治程度高低是划分公私法性质的标准,也是夫妻财产制度性质的划分标准.我国目前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私法和社会法的双重属性.因此,在婚姻家庭立法上不能再限于意思自治的私法理论的框架,应根据我国家庭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习俗、经济生活的现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公立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究竟是公法上的行政法律关系,还是私法上的民事法律关系,这个问题学界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文章将从法律角度来探讨公立高校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公法和私法的相关理论入手,阐释两者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民法法系存在公法与私法之分。按照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观点,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整个私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私人之间权利及利益冲突的损害赔偿。损害赔偿责任主要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一般情况下,两类责任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需要,行政机关在使用权力手段来实现行政目的的同时,越来越青睐采用相对温和、民主的行政私法行为来实现行政目的。如何界定行政私法行为,如何对行政私法行为进行法律控制,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强制性规范是法律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私交融在私法中的表现,是私法权利运行的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婚姻家庭法>中"意思自治"的适用范围相当有限,国家公权力介入婚姻家庭,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因素增多.如果我们对婚姻家庭法的强制性法律规范置之不理,对国家公权力介入婚姻家庭采回避态度,仅从民法私法思维定性婚姻家庭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有违客观事实.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婚姻家庭法中的强制性规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私法领域"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伴随着公法、私法的相互融合,这一原则不可避免地在税法上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不仅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有益补充,而且是对纳税人信赖利益进行法律保护的需要.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能够保障行政相对人实现其合法权益和合理预期,促进我国税收事业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二元治理结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合理有效规制社会行为的治理模式。我国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使国家的权力过于强大而挤压了市民社会空间.导致私法自治与民间法在调整社会秩序中的功能有效发挥受到限制和制约。因此培育私法自治理念与发挥群域规范在社会秩序调节过程中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