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需要加快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当前,上海市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工作处于关键时期,遇到的问题必须下大力量,拿出大魄力予以解决.因此必须充实工作力量、加强立法工作、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纳入召回管理的产品范围,健全缺陷产品召回监管工作体系,把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工作推向新台阶,切实发挥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消除产品安全隐患、控制产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缺陷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呼声与日俱增。文章从缺陷产品召回的法律依据分析人手,剖析了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指出分级式监管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探讨了缺陷产品召回分级监管模式,给出了信息收集与研判、缺陷调查与认定、缺陷产品召回3个关键性流程;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分级监管模式的重点工作,着重介绍了缺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产品缺陷专家队伍建设和风险监测与评估3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建立消费产品事故信息收集与公开制度是产品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产品安全水平的重要制度保障,是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拟通过对日本消费产品事故信息收集与公开制度的解剖,以期对我国产品安全管理,尤其是缺陷产品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品召回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消费者保护制度,实施该制度能有效地对流通、消费领域的产品安全进行监管,使消费者免于产品危害。强制产品召回的提起制度是保障产品召回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强制产品召回的提起主体、要件、线索来源、程序等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我国消费类电子电气产品安全状况,在借鉴国外电子电气召回管理经验基础上,基于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实践,初步探讨了我国建立健全消费类电子电气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制度设计和有效执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产品召回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首次以条例的形式确立了产品召回制度.这对于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产品召回理论的研究和立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许华荣 《财会月刊》2005,(12):36-37
随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保障制度开始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上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会计处理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缺陷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呼声与日俱增。产品缺陷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既是产品召回监管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产品召回监管_T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文章在借鉴了发达国家的产品缺陷信息共享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现状,对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覆盖面广、功能齐备的缺陷产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产品召回制度开始于1966年,首先在汽车行业,根据《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明确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召回缺陷汽车.此后,美国在多项产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立法中引入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目前已应用到食品、药品、汽车等多种可能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产品召回创记录数量,特别是儿童玩具的召回,引起了全世界对产品安全和有缺陷产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已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在我国一般消费品召回比起汽车召回才刚刚起步。文章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日本等几个一般消费品召回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出发,分析了一般消费品的召回管理机构、法律、召回公示信息等内容,以期对我国一般消费品制度、法律及信息:佥示等内容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产品召回角度分析了澳大利亚召回管理机构: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品委员会的主要功能、职责和法律依据,介绍了澳大利亚召回产品的三级分类,重点对汽车、童装两大类产品近十年的召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产品安全监管主要停留在主动监管模式上,并不能有效应对市场上频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汽午召回制度作为一种反应式监管方式,在我国实施5年来发挥了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为在更大范尉内推进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在其具体实施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需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建立非食品类消费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思路,重点对非食品类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建立了以伤害严重程度和伤害发生概率为二维矩阵的非食品类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根据该模型建立质量安全风险检测和预警系统,可对非食品类消费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发现重大产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薄弱、加工与综合利用率比较低、加工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低、装备落后、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农产品物流与美国存在的差距,文中指出应从注重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优化物流主体、保证质量安全六个方面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法》第53条确立了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地位。然而,从制度层面上看,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监管体制弊端明显、监管机制尚未理顺、召回体系过于简陋,应从各方面予以完善。同时,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论文将兼做述评。  相似文献   

18.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rongly) introduce new products in China rather late. Such a strategy arises because research treats all of China as one monolithic country, thus, finding that takeoff occurs quite late. However, for large or multi-ethnic countries, intra country diversity may be quite high, rivaling or exceeding that among inter country differences of some continents (e.g., Europ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akeoff of new products among provinces of China based on data of 30 Chinese provinces on 10 categories over 34 years. Rooted i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s and product network externalities, this study tests the drivers of new product takeoff using a discrete time hazard model. The majo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ime to takeoff varies dramatically across provinces in China. Second, the average time to takeoff varies substantially between products with strong and weak network externalities. Third, time to takeoff is converging across provinces. Fourth, the intra-country differences in time-to-takeoff are explained by economic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economic wealth, trade openness, education, media an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year of introduction. Fifth, the vast differences in takeoff of new products across provinces suggest that a waterfall strategy within China might be more profi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