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确认的基础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克服目前存在的缺陷,以期取得新的进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会涌现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未来权责发生制具体应用于会计确认将会有新的突破。从目前来看,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仍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适当利用收付实现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所以未来财务会计确认的基础应当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二者适当融合。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实务中一直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而非在“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企业预期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这些新的变化,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出发,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来分析它的局限性,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确认是财务会计核算职能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程序之一。本文通过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向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革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永敏 《时代经贸》2012,(6):212-213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实务中一直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而非在“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企业预期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这些新的变化,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出发,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来分析它的局限性,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论权责发生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财务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 ,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 ,会计要素的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 ,是会计造假和舞弊的主要形成原因和手段。本文分析了权责发生制的实质及其缺陷 ,以及权责发生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提出了修正权责发生制 ,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结合是杜绝会计舞弊的有效途径 ,也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黄珍文 《经济师》2007,(10):167-168
权责发生制是现代财务会计概念的核心内容。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有很大变化,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权责发生制仍存在一些缺陷,新会计准则利用收付实现制和现金流动制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了修正,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全面以及真实性等方面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增强信息可比性、真实性、相关性以及国际形势等方面出发,得出了事业单位会计迫切需要由收付实现制原则改革为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结论,对权责发生制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1.权责发生制是面向过去的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会计难以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只是对已发生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权责发生制是指权利和责任已经发生,不是将要发生,这些均排除了对企业未来交易与事项的确认。而且,与权责发生制相联系的历史成本原则也是面向过去的,在难以用历史成本合理可靠加以计量的业务中,权责发生制也难以确认,这限制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范围。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关注未来现金流动信息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会计将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截然分开或者彻底放弃收付实现制,做法是不科学的,理由有四:第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它并不排斥企业的个别业务也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但目前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企业的一切业务都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完全排斥了收付实现制,这种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第二,从理论上讲,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同一记账基础的两个不同方面。权责发生制以…  相似文献   

10.
季忠辉 《经济师》1999,(7):60-60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一种时间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种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就是确定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预算会计的结账基础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确认原则.从本文所列举的年终清理和结算过程中的两个简单但是很普遍的业务处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结帐基础所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应当在我国推行权责发生制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详细分析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大会计核算基础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提出了在中国预算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我们应从中国具体情况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路径。在目前情况下,中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应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条件成熟时,及时过渡到权责发生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预算会计的结账基础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确认原则。从本文所列举的年终清理和结算过程中的两个简单但是很普遍的业务处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结帐基础所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应当在我国推行权责发生制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许晓霞 《时代经贸》2007,(1Z):23-24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采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收付实现制基础的缺陷逐渐显露了出来。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成为了当下的现实思考。本文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入手,在比较借鉴部分国外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实现情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应该走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不可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集体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财务人员在理解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时存在误区。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6.
黄德祥 《时代经贸》2012,(2):170-170
财务会计有两种记账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任何单位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会使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于政府会计而言具体应采用哪种会计基础呢?本文通过两种会计基础的对比分析,说明政府会计应确定权贵发生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服务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为推进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应切实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会计确认基础又称之为记账基础,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获取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行收付实现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一种较之收付实现制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综合财政经济状况的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逐步被引入政府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领域。笔者在对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新的政府会计体系、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概念,分类以及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评价.详细阐述了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及现状.其时政府预算的影响,从而得出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基本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再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双轨制” ,即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非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双轨制”的不足日趋明显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事业单位的特点 ,改“双轨制”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