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收支关系是"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是"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两种观点的不同主张之一,是财政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在安排预算时,是遵循"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本文选取1990年到2007年的数据建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遵循的是"以收定支".同时发现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增长规律,建议从长远考虑,"以收定支"与"以支定收"应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采用以支定收的理财思想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需要。为保障以支定收的理财思想更好的实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一、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税制类型选择分税制作为税收管理体制的模式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实践,根据各国分税制实践的情况总结,分税制可有两种类型即完全型分税制和适度型分税制。完全型分税制是一种彻底的分税制。一般说来具有这样几个特点:①中央税与地方税(或联邦税、地方税)是两套相互独立的税收系统。②中央和地方有相同性质的税种共享同一税源而非同一税种共享收入。③各级税收管理权限划分明确,中央税征收管理权限和收入归中央,地方一般无权过问;地方税的征管权限和收入归地方,一般情况下,中央也不得  相似文献   

4.
刘汉屏  舒成 《当代财经》2004,(10):34-37,46
分税制实质上就是通过划分支出、收入范围,从而有效地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我国的分税制由于制度设计之初的过渡型特征和10年实践中积累的矛盾,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成熟型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分税制的一定范式,我们应从科学划分事权、合理划分收入、完善转移支付、推进省以下分税制、加快政府改造及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分税制进行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项怀诚 《经济师》1993,(10):36-37
<正>分税制作为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改革方向,这一点是明确无疑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需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分税制的成功做法,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把分税制的一般要求同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宋燕 《经济师》1999,(3):27-28
分税制,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实践和经验,并日臻成熟,已成为当今世界税制的主流。研究国际分税制,并将其与我国国情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分税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各类分税制的比较与借鉴现代分税制是与各国国情和政体相联系的。因此从税收管理权限来分...  相似文献   

7.
1994年分税制的提出,是我国税制改革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地方税作为分税制改革的产物,有其历史发生的原因。本文引入体制—内生分析框架,对地方税体系产生、发展及目前的缺失进行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现行地方税的建议,以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支出思想,改革的重点往往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而在支出方面尚未进行彻底的改革。在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成为必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施分税制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孙文学,王玉武经过多年的准备,分税制财政体制终于在1994年年初出台了,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现行分税制体制并没有完全到位,目前仍处在逐步探索阶段。而要全面实施分税制还存在方方面...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支出思想,改革的重点往往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而在支出方面尚未进行彻底的改革。在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成为必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1.
赵云旗 《现代财经》2006,26(3):70-74
从现实财政理论的角度,考察分析唐代后期的财政体制,可以认为该时期的三分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分税制的萌芽。并论述唐代三分制产生的原因、国家税种的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和唐代分税制萌芽产生的意义,为现在分税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实施七年来,“两个比重”逐年提高,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源建设初见成效。应该说,分税制财政体制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难以避免的体制“双刃剑效应”,分税制成功运作7年后的今天,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自实施至今已满20年,a"分税制"财政改革初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基本框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当时中地收支失衡的严重问题,但是,从实施以来的过程观察,"分税制"在自身存在诸多缺陷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些新的财政问题。回顾和反思已走过20年历程的"分税制",对于完善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平 《经济师》2003,(5):218-218
环境、政策、内控制度、人为等诸因素 ,制约着当前农村信用社收贷收息工作。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已经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制订并落实了省对地、县分税制财政体制,组建了从省到地、市、县的国税、地税机构,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执行新体制中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分税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处理中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该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不单纯是财政体制的自我完善项中新较为成功地实行分税制的发达国家,虽然具体体制模式不尽一致,但是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即,分税制实施是建立在如下几个基本约束条件之上的:(1)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共财政;(3)法制较为健全。而我国的国情则是;(1...  相似文献   

18.
一个科学的财政体制应该兼顾激励与公平。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但地区间财力差距反而拉大了。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激励效应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分税制是激励有余而均衡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初国务院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试点,计划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现行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每年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按每人每年缴纳“合作医疗费”,同各级政府的补助一起形成合作医疗基金。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尽管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税体制,但还有许多地方要完善。日本亦属于集权型的国家,但其分税制财政建设十分完善。通过对中日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及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