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6年5月29日,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苛刻、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农药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以下简称“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日本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第一大国,面对“肯定列表制度”这一苛刻的标准,我国输日农产品出口形势严峻,如履薄冰。2006年6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出口“物种壁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起,日本正式实施《种苗法修正案》,该法案规定未经缴纳专利费,擅自利用日本植物种质资源生产或改良的农产品的,在出口日本时将被课以重罚。有关专家表示,日本此次高筑“物种壁垒”,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并对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如何应对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和农业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自乌拉圭谈判之后,日本以非关税壁垒形式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的影响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尤其是2006年5月29日,日本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对所有进口农产品的化学品残留限量标准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为了减少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须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制定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应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选取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以及日本进口世界的农产品的贸易数据,通过计算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日本的比例,通过对比,得出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5.
我国可谓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由于日本层出不穷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对日本出口比重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者和农业省份经济状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贸易的现状,指出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6.
曾理 《中国市场》2007,(31):24-25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旨在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的《肯定列表制度》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肯定列表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外经贸统计》2006,(3):12-12
今年5月29日日本正式施行“肯定列表制度”。这一农兽药残留限量新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作为中国农畜产品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日本实施该制度后将大幅抬高农产品进口的技术门槛,将涉及国内62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正确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方法是加快我国农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而且也能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国外低质价廉的产品冲击,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吴恂 《大经贸》2006,(11):77
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6年第150号公告,将自公告之日起,对优质出口食品、农产品试行免验制度。出口食品、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可提出免验申请,申请出口免验的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食品、农产品应当符合五个基本条件。获得免验资格的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在免验有效期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其实施免验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是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就国内情况来说,存在着监管体制实施分段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等情况;就国际环境来说,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国家或地区达200多个,尤其是近几年来,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范围越来越大,受检测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次生危害使日本农业遭受重创,地震后数月,我国对日农产品贸易居高不下,尽管2012年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许多产品对日出口明显下滑,但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仍有扩大趋势,这是地震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所致。东日本大地震为中国扩大对日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契机,我国应引进先进技术及农业管理理念、加大对日本农业企业招商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现代化营销,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对日农产品出口,缩小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及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洪倩  李岩 《商场现代化》2007,(21):308-309
日本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文章通过分析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和我国实际,旨在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逐步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振兴我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大约只占其农产品消费总量的40%,换言之,日本国内市场大约60%的食品、农产品必须依靠进口。鉴于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国内的消费者也对食品安全给予很高的期待。随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及其对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影响的加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日本的食品检疫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内市场大约60%的食品、农产品必须依靠进口。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并成立了严格的食品检验检疫制度。为了减少出口风险,我国企业应对其给予高度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因为地域以及加工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处在不够景气的环境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融资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列举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需求,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日农产品贸易在中日两国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日本热衷于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平衡国际贸易关系,这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蒙受了严重损失.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在世界市场剧烈波动的新形势下,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宏观管理机制,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积极申请新技术标准的合格认证,以保证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促进中国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依据我国税收的规定,对所购农产品应依据收购发票买入价的13%加以抵扣该批农产品的税款,这是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在没有开征增值税的状况下,为了让抵扣链条能够保持完整而实施的一项规定,属于增值税制在农业领域中的延伸。这样一来,对农产品收购发票实施的管理就成为当前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列举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月27日,我国公布禽流感疫情。日本等国随即对我国禽类产品实施封关,我公司迅速应对,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同时加快理赔速度,切实保障农产品出口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18.
范力军 《价格月刊》2016,(10):66-69
随着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市场出现失灵、消费需求与安全需求的差异等原因,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SPS措施日益增多,多次拒绝进口我国农产品,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有国际农产品市场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原因,检验检疫技术越来越科学、严格的原因,也有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工技术落后、质量与安全标准不高的原因.应该全方位应对SPS措施,在企业层面,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不断丰富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在政府层面,完善我国农产品技术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国际SPS措施的预警工作;在行业协会层面,加强企业应对SPS的组织协调,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收集分析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关系一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日本的农业由于其地理、经济原因属于弱势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进口逐年猛增,进口结构不断调整。我国是日本重要农产品供应国,农产品贸易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都十分重要。本文为我国应如何应对日本这些严格的、不合理的农产品贸易壁垒减轻对外贸易中的损失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品牌效应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树立其企业自己的品牌.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我国农产品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我国农产品品牌经营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更好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经营.本文论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经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