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首富黄光裕宣称,到2008年,国美要达到1200亿的规模。实际上,不光是国美,联想、海尔、美的、长虹等企业,都将1000亿作为未来10年的目标,而要缔造1000亿企业帝国,中国企业的最大弱点在哪里?最大的突破将表现在哪些领域?中国企业整体将发生何种改变?未来的1000亿企业帝国,将具备何种普遍性特征?刚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市场上竞争的一些中国大企业,如果要想实现从100亿向1000亿的跨越,则要在战略思维上做出更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管理17年     
17年,转折中国5000年 为什么是17年? 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的提升,是从17年前真正开始的。因为那一年,中国决策者意识到,改革开放13年来过多地纠缠于意识形态,已经走入死胡同,只有大胆实践,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拯救中国的惟一出路!并于次年,创造性地将它工式确定为中国改革的总纲领。  相似文献   

3.
田源 《中国企业家》2006,(1):146-146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谈国际化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的问题,我想大家可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研究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我们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在什么地方赚钱?到什么地方去开拓我们的业务?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09,(12):76-78
2010年中国企业的国内风险和国际陷阱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深层矛盾能否真正着手解决?新的消费爆炸性增长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总有一些事情让人记忆深刻;总有一些事情影响深远;2007年,中国地政有多少大事件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历史在这一年里能记住我们国土人多少辛勤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再次踏上快速前行的轨道,甚至有过热之说?同时世界也在用更加挑剔的眼光注视着中国企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何重新审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跨国公司是一种既奇怪又凶狠的动物?有入说跨国公司是中国企业的老师和标杆?在过去的10年里?跨国公司到底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什么?竞争与合作的寓言演绎了哪些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出售!出售12006年无疑是那些来自全球的各类“公司买手”的狂欢之年。2007年它们会不会在中国掀起更大规模的企业收购潮?哪些中国企业可能成为下一批被收购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21日,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了我国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国有色集团榜上有名并在154家企业里名列第一位。中国有色集团是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在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瑞海 《活力》2010,(5):30-30
为什么.人们都为乒乓骄傲?为什么,人们总为乒乓自豪?因为,乒乓大长了华人的志气.因为.乒乓为中国赢得了荣耀!五十年,中国乒乓打出了华人的风采。五十年,中国乒乓打出了祖国的风貌。鲜艳的五星红旗.一百七十多次在国际乒坛赛场上升起;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重要的历史节点。 这一年里中国至少将有四件大事: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迎来改革开放50周年;国务院、人大、政协换届;10年来首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面对美国经济衰相渐露、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同时中国经济却持续高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08年的中国经济,将有哪些发展新趋势?奥运之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能否延续? 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又将如何影响不同行业以及各行业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下,各类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将面临哪些或同或异的新挑战?面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面对企业快速成长,并走向成人、走向管理文明的挑战,企业家们该如何管理企业、发展企业,又该如何管理自我、拥有自我?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寿命超过200年,产值达250亿美元的杜邦公司,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什么已年过花甲的老年沃尔玛,却成了全球的企业老大,2005年销售额高达3124亿美元,并保持了9.5%的高速增长? 为什么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一批批著名企业却只能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基因密码是什么?中国企业“基业常青”的主线在何方? 如何把乌龟的基因转移到兔子身上,使其跑得更快,寿命更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赵民  许妍 《中外管理》2010,(6):95-97
2010年,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更趋复杂。此时,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如何判断和搏击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企业寿命据说原来是1O年,后来有人说是5年,再到最近确切的统计数据是2.9年。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倒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如此短命,中国的企业中了什么“毒”,谁酿制了企业的“毒”素,是企业自身,还是竞争对手,或是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5.
焦晶 《中外管理》2011,(12):44-47
危机已然过去,还是刚刚开始?——无论如何,企业与企业家所面对的,是日复一日复杂的环境。而惟一能用以应付它的,是管理。2011年11月5日,运作历时五个月的第七届暨2011年度"管理中国"总评选,在"第2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如约揭晓。  相似文献   

16.
邵宁 《英才》2013,(1):81-81
很多企业急切地想知道,困难的时期还有多长?是三年还是五年?三五年之后我们是不是会进入又一个高增长的通道?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不少企业感觉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行业。这种情况很容易激发我们的怀旧之情:高增长时期真好。很多企业急切地想知道,困难的时期还有多长?是三年还是五年?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企业研究》2007,(8):38-48
为什么寿命超过200年,产值达250亿美元的社邦公司,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什么已年过花甲的老年沃尔玛,却成了全球的企业老大,2005年销售额高达3124亿美元,并保持了9.5%的高速增长? 为什么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一批批著名企业却只能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基因密码是什么?中国企业“基业长青”的主线在何方? 如何把乌龟的基因转移到兔子身上,使其跑得更快,寿命更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人购买德国机场”是2007年最具商业价值、最有轰动效应的经济事件,事件“操盘手”林德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庞玉良也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世界关注的新闻人物。应该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购国外的企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斥10亿元巨资购买发达国家的土地——德国帕希姆机场,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 就在外界欲对庞玉良从业背景、收购动机、资金来源等细节颇感兴趣一探究竟时,他却在中标后的近一年时间里销声匿迹了。 庞玉良在干什么?他的并购顺利吗?他的物流理想践行得如何? 时隔一年,庞玉良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注定成为中国经济里程碑式的年份。一段承载无数中国企业风云裂变的岁月。30年的改革开放,有太多经验要梳理。有太多事情要反思。从何说起?该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文化》2009,(1):107-107
汇率升值、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利率高企、成本疯狂上涨…… 2008年的中国金融环境出现巨变。此种大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向何方?中国产业布局趋势如何?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个人职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这三大拷问成为企业界、地方政府经济官员当下最为关注的产经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