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锐 《经济论坛》2005,(7):40-42
一、政府收入规模的评价——经验判断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级政府以各种收入形式从微观经济主体转移来的资源价值总量,通常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研究政府收入规模问题,归根到底是探讨全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最优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判断是否属于政府采购,无须界定资金来源。因为采购人主要是公共部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及其有效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公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公共部门应对新的社会管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在准确把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认清当前公共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挑战,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管理理念、技术与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影响无处不在的今天,为和国际惯例接轨而实行公共部门管理改革已是许多国家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首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公用事业部门在全球化视野下所受影响以及改革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标杆管理:破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困境的利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在论述标杆管理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将标杆管理引入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通过标杆管理对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等多方面所起的作用,论证了标杆管理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公共部门是指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部门中最主要的成员,而基层公共部门主要是指县、乡镇和科级的公共部门。所谓基层公共部门的人才流失,就是指基层公务员脱离工作岗位,投入到其他的职业之中,或者在部门中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碌碌无为,即所说的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7.
对于近年来我国实现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来说,公共部门始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提到公共部门,民众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印象,这就较为直观揭示了我国公共部门在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而结合这类问题本文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展开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我国公共部门服务水平的提升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共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成为公共部门十分重视的工作,而传统的绩效管理呈现出事前预测性和动态评价性不足的问题,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合耗散结构理论预测公共部门绩效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绩效,解释部门熵产生的原因,研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开放性、非平衡状态、非线性状态、系统涨落机制等情况,探索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评估方法,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公共部门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因此必须加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充分重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吸收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学习国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经验,努力完善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公共部门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皎  伍海泉  周丹 《经济与管理》2006,20(10):22-26
公共部门资产绩效评价不同于企业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也不同于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和公共部门业绩评价。资产的非效益性目标、公共部门绩效的非货币计量以及公共部门及其资产的复杂性是资产绩效评价的难点。建立以资产质量、安全、效率、贡献为核心指标,以相对指标和价值指标为主体,核心指标统一、辅助指标分类设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公共部门资产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同平衡记分卡、卓越绩效评估模型、绩效三棱镜、ISO9000系列、公民宪章等模型一样,标杆管理也是欧美国家用于评估公共部门绩效的一些基本评估模型,但由于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跨部门的标杆管理不适合公共部门;ISO9000系列、和源于质量奖的卓越评估可以为标杆管理在不同的绩效水平中设置基准。文章主要介绍了标杆管理并对模型在公共部门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飞 《经济师》2009,(4):214-21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为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的有机整体。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系统认识、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不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挑战。为此,要进一步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机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上对人力资源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愈加重视,一方面表现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学科上逐渐从向企业人力资源的借鉴走向独立;另一方面表现在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群众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关注度提升。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和危机在聚光灯下被扩大,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所谓公共部门“精英淘汰”、“逆向淘汰”的观点被民众认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频现。  相似文献   

14.
公共部门激励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有效率的公共部门一直被认为是有助于改进经济福利和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公共部门的制度建构中效率优先始终应是遵循的原则之一。公共部门的效率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上的政府效率资源配置制度与微观上的公共部门生产效率制度,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制度实质上就是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制度(吴俊培,1999)。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在政府部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建立高效的公共部门激励制度(因为这是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契约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激励问题进行开创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公共部门及其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一)公共部门的内涵。公共经济学认为,社会上只存在两大部门,即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有学者称为民间部门①)。什么是公共部门?经济学家席克斯曾经这样定义: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  相似文献   

16.
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是指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把个人发展与公共部门发展结合起来,对决定公职人员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公共部门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公职人员一生中在职业发展上的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借鉴Karras(2007)的实证模型,本文利用中国1988-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产出弹性为0.008;(2)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高于非公共部门;(3)中国公共部门劳动人员的显性工资存在低估。虽然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相对于非公共部门高,但其产出弹性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大劳动密集型公共品供给力度,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个经济的产出水平;中国非公共部门需要改变劳动力粗放投入模式,地方政府应鼓励私人部门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与技能教育,以提高其边际产出。同时,优化公务员薪酬结构,将隐性收入逐步纳入正规货币工资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进行规划、录用、使用、培训、保障等管理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标准化的管理,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本文的公共部门特指政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也特指政府部门的公务员.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公共部门逐步展开了对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再造运动。中央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总体目标和原则性指导,界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各部门与地方组织则根据组织环境状况,将指导原则具体化,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并实行操作性措施。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尝试并审慎演进的过程,创造了多样性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技术。本文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远景与使命以及目标与任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有两个,一是增加公共部门的生产力,二是为公共部门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其个人发展的环境,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欣梅 《经济师》2011,(9):224-224
当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方式提出挑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模式的转变成为改革的一个重大部分。而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成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