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雨 《IT经理世界》2011,(12):44-47,10
被网友戏称为"最潮老字号"的内联升正在一遍遍和自己讲——创新是一种态度。当下的C时代背景,为这家百年老字号带来了又一个难得的创新良机。158年前,即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北京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家名为"内联升"的鞋店开张了。其创始人赵廷曾在一家鞋作坊做学徒,后因结识"贵人"丁大将军,  相似文献   

2.
水易 《中国纺织》2014,(8):90-91
如果说"定制"是服装业的未来,它如何变成未来?它与从前的"老字号"、"小作坊"、"伪定制"的区别在何处?我们该如何解读新一代定制?  相似文献   

3.
吴敏 《中华商标》2010,(2):25-28
每一个城市都有老字号,每一个老字号都是金字招牌,经过风雨洗礼,有的湮灭了,有的踯躅前行,有的依旧活力四射。厦门老字号的总体生存状态较好,调查表明全市共有有据可考的老字号50家,50%正常经营;其余的情况则不容乐观,10%老字号是在维持,22%已注销或陷入经营困境,18%或经营状况不明或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4.
北京汽车服务业的旗舰——首汽集团,自1951年4月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的岁月!按照北京有关部门对“老字号”的认定标准。首汽称“老字号”在时间概念上已是超额达标了!当然,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出路则在于“新”。一个企业能经营半个世纪以上而屹立不倒。必有其超人的长处。但要能继续发展、持续领先,必然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营销模式和准确的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5.
“老字号”是中国商业和文化发展史上的耀眼奇葩。然而,据不久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各地近2000家老字号企业的调查表明,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仅占10%;几十年来保持原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这不得不让人疑问,作为一个金字招牌,老字号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抱着一个金矿却过着穷日子?  相似文献   

6.
宋文聪  郭妮 《中华商标》2004,(12):57-57
近几年,厦门富含地方特色的传统老字号屡招麻烦,从“灌口卤鸭”商标注册起纠纷,到不久前厦门“老字号”吴再添的商标争议,再到近日“同安封肉”商标被抢注风波。在这些“老字号”的争夺战中,商标资源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不能不引人关注。缺乏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老字号”步入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7.
被我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的江苏无锡百年老店"王兴记",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于今年中秋节前(9月13日)在日本海老名市开出的第一家直营店正式对外营业。这既是经营思路独特睿智的"王兴记"主动迈出"国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阎婧 《中华商标》2005,(4):25-26
1990年国家评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600余家。目前这些企业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勉强维持现状的企业约占70%,有约20%的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已经失去存在的意义。大多数"中华老字号"企业的金字招牌正日趋没落,如何提高"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竞争力,这个课题不仅为企业、也为政府有关部门所关注。一、客观评价"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现状  相似文献   

9.
吴迪 《IT经理世界》2011,(22):113-113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有很多资本从房市和股市逃离,涌入了粮食期货市场。近来,联想集团将"战功卓著"的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调任旗下"现代农业"的掌舵人,引起业界一片哗然。为什么把被视作"杨元庆接班人"之一的重磅人物放在离核心业务这么远的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刊文指出,"中华老字号"企业整体生存堪忧,亟待寻找办法破解老字号"僵尸"困局。报道内容令人深思。数据显示,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128家,其中73家为上市公司,仅占总数的20%~30%。多数老字号经营状况欠佳,甚至不少老字号处于"僵尸"状态,空有品牌,已无产品面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