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各个经济体越来越互相依存。随着中国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过去,我们在谈全球一体化、网络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等等的过程中,谈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效率。这次的日本地震、海啸、核电站泄漏事故,以及正在发生的利比亚战争,都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日本地震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利比亚战争对于能源经济的影响,都会延伸到其他经济体及中国。所以,全球一体化带给我们的不但是效率,还有大大超过预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日经济与亚洲经济的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州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已经不可能走欧盟或北美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加强与日本经贸联系,加紧和日本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双方的分歧应当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求得化解。  相似文献   

3.
以安倍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为分水岭,起步晚、发展迅速的日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昔日高度重视通过参与、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来确保日本经济稳定发展的资源供给、不断开拓的海外市场转向了依托参与、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来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为此,安倍政府实施了以TPP/CPTPP、RCEP、中日韩FTA等区域多边贸易协定为龙头,以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日美数字贸易协定、日英EPA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两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使日本"成为在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创造规则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贸易和生产中心,带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龙头已经不再限于日本。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或者是东盟都很难单独推进东亚一体化的进程。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变,东亚一体化的进程进入更多的反复。但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不会停滞,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小范围制度合作会逐步兴起,并最后推动全局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区域多样性和高额贸易壁垒成本,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非正式渠道。区域生产网络的出现,使得东亚形成了多层次的劳动分工,以日本为主导的跨国公司,与各地区合作者建立起生产贸易关系,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和生产链的变强,东亚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却暴露出过分依赖日本经济体的缺陷。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孙可 《中国经贸》2010,(2):13-13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作为这场危机的始发地,所受重创更是不小。在此背景之下,日本提出东亚一体化构想,东亚各国领导人积极响应。美国更加坐立不安,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指手画脚。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美国与东亚一体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汉文字和文化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文学,远离现实社会、政治,埋头于自然。顺从自然。追求与自然一体化的人生乐趣。从而导致日本文学带有较浓厚的"超政治性"倾向。本文阐述了日本文化的历史发展状态与超政治性,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8.
王艳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6):41-43,62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东亚共同体符合全球区域一体化潮流趋势和东亚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日两国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日本模糊的历史态度、中日之间对东亚共同体机构的分歧以及美国干预等因素都阻碍了中日合作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为促进中日合作,进而早日实现东亚共同体的理想,东亚各国对于日本侵略历史应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日两国应该努力摒除分歧,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共同创新东亚一体化机制问题并努力发挥美国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完成了在军事上对东北的全面占领,接着又制造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在经济上对东北实行控制和掠夺,他们又积极地推行使东北经济殖民地化的“日满经济一体化”政策。何谓“日满经济一体化”?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说法,即“把日满经济合理地融合为一个统一体”,换句话说,就是使东北经济完全依附和从属于日本经济,并为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国内经济陷入困境的日本来说,适时地参与东北亚经贸合作可以缓解经济危机并为复苏本国经济提供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商品贸易进行分析,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阐明日本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特点并对日本在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决策体制体现了多元化的决策过程。在这多元化的决策体制中,由于自民党的长期执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执政党和政府官僚“一体化”的现象,二者相互依赖,密切配合,构成了日本决策体制的核心。本文试图从日本政府和自民党的决策过程入手,对日本“党政一体化”的决策体制做以初步的探讨。一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下设1府12个省,并在总理府和省下分别设有24个厅和同省厅平行的8个行政委员会。省厅一般只设一名精通业务的事务次官全权掌  相似文献   

13.
日本TPP战略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日本菅直人政府提出参加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形成日美主导的21世纪亚太秩序,加强日本对外合作的国际战略,二是借机进行国内改革,特别是农业改革。但是,由于TPP准入谈判的零关税条款等的严格要求、日本国内农业团体等的反对,以及东亚一体化机制重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日本的TPP战略面临种种困境。期待着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能够在亚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为亚洲地区的繁荣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饱受打击并进入新的解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从产业链转移的视角看,疫情冲击下的“逆全球化”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机遇。伴随东亚国家在防疫及各领域合作加强,区域性短距离供应链有所完善,东亚成为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日本推动经济安全策略调整,旨在提振国民经济、优化海外产业链、主导区域一体化进程。日本的东亚区域合作由相对被动转向更加主动,并突出塑造力建设。不过,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本与周边国家多领域分歧加大、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掣肘等因素,制约着日本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向及进度。  相似文献   

15.
吴凌芳 《特区经济》2010,(7):114-116
伴随着国际资金的频繁流动,东亚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证券投资的主要地区。东亚各国和地区为了使其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强其区域内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当前东亚股票市场的股票指数与两大国际股票市场(美国和日本)股票指数的趋同性,以此为基础讨论东亚股票市场的全球一体化程度与区域一体化程度。本文研究发现,东亚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高,但其全球化程度高于其区域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十国与中国、韩国及日本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日趋紧密。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合作趋势,以何种途径来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亚洲各国家的当务之急。经济贸易一体化先行和货币金融一体化先行这两种观点都各有支持者。本文作者也试图结合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货币金融一体化先行的必要条件,从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目前实行货币金融一体化所存在的障碍,从而得出ASEAN 3还不具备货币一体化先行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充分利用了贸易自由化时期的有利国际环境,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合作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日本媒体、企业界和政府对区域贸易集团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2001年,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对日本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日本加快了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9.0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核泄漏危机,已经造成了日本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突发意外,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作为宁波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遭遇的此次强烈地震将对我市对日贸易产生何种冲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原有的公司治理模式是高效率的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其弊端初显端倪。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日本对其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正在从“日本式的资本主义”转向“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了解日本企业的治理现状和进一步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都有十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实施的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将决定东亚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区域战略的转变并探讨其参与东亚合作的障碍性因素,得出日本只有增进亚洲认同感,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才能分享区域一体化的巨 大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