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林 《光彩》2014,(2):7-7
正陈光标的多次作秀本身并不靠谱,但总能获得非常高的曝光度"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买不到。"——这是"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陈光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过,最近的一次"海外收购"却让他略显尴尬。2013年12月30日,陈光标对外宣称要收购美国的《纽约时报》。舆论一时为之哗然,认为他又在"放卫星",自我炒作。2014年1月4日,陈光标去了美国,在华盛顿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重申了自己的计划,即希望收购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传媒公司,但他也承认进展不佳。7日,《纽约时报》向他发了一份备忘录,回绝了他提出的商谈投资意向的会面请求。其潜台词是,《纽约时报》不要他的钱。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不少嘲讽。大家普遍认为陈光标此举荒唐:报价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被回绝后又改口控股,控股被拒绝后又想"收购一个版面",把  相似文献   

2.
杨艳秋 《中国品牌》2013,(12):38-39
解析《华盛顿邮报》拥抱互联网的案例,也许可以给国内的传统媒体经营者们一些互联网思维的启发2013年8月,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了久负盛名但近年陷入经营困境的《华盛顿邮报》。这份与《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并列为美国三大报的百年大报,就此易主于互联网大亨。并由此,完全跨入了互联网时代。在收购完成后,贝索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接受亚马逊的商业理念《,华盛顿邮报》就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陈国平 《光彩》2011,(6):8-8
我们最在意的其实不是小善或大善,而是行善者有没有失却向善的本心4月底,《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连续刊发重磅报道,揭示"中国首善"陈光标宣布2010年捐款3亿元的部分捐赠并未完全到位,并质疑他假借慈善之名为自己获取商业利益。报道提及陈光标声称已捐出的南京一处房产,却是自己企业的总部;而在他的家乡宿迁,那个早已捐出去的农贸市场,其亲戚却在收取店面租金——更有甚者,这个地  相似文献   

4.
最近,大卫·布鲁克斯在《纽约时报》专栏中指出,与中国相比,美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一一品牌化.他表示,美国公司大都依靠"古怪而落迫的小说家"(大多来自于擅长品牌定位和策划的机构和咨询公司)和"富有远见的创始人"(如乔布斯)创造了非凡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王振家 《光彩》2012,(6):32-33
企业家把企业做好,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本身就是广义慈善的一部分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举动一直备受争议,公众对他做慈善的动机和目的猜测很多,"企业家如何做慈善"也因此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为此,本刊采访了长期关注民营企业家发展的民企研究专家杨轶清和慈善界人士黄浩明先生。《光彩》:您怎么看待"陈光标现象"?杨轶清: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会争议,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当前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在免费盛行的互联网新闻时代,传媒大亨以坚定的姿态告诉人们:好新闻还是要收费的. 两年前收购《华尔街日报》时,传媒大亨默多克一度打算要取消收费模式,以增加访问量,但在收购完成后,他又改变主意,不但收费照旧,甚至可能更贵.不仅《华尔街日报》,新闻集团其它报纸网站也将逐步收费,包括《纽约时报》、《伦敦时报》、《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报》等.  相似文献   

7.
人物     
"中国首善"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做法,将公司利润的20%—25%捐献出来,用于慈善事业,至今已坚持逾10年。这10多年来,他获奖不断,并连续3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10位,不到40岁的陈光标,已是全国最年轻的十大  相似文献   

8.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News)明确表示,其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机构。这当然令《纽约时报》感到很不安,因为《纽约时报》目前正拥有这一荣誉——至少它自认为拥有这一荣誉。当彭博社开始把手伸向《纽约时报》的地盘,要挖它的人才时,《纽约时报》就更加感到不安了。  相似文献   

9.
戴志康  卢旭成 《创业家》2010,(10):172-173
2010年8月23日下午,腾讯宣布收购中国最大的社区软件平台及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Comsenz),康盛创想成为腾讯全资子公司。在此之前,戴志康曾痛苦地向《创业家》表示,"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逃脱一家公司的‘魔掌’"。现在,他亦走出了这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最近,大卫·布鲁克斯在《纽约时报》专栏中指出,与中国相比,美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品牌化。他表示。美国公司大都依靠“古怪而落迫的小说家”(大多来自于擅长品牌定位和策划的机构和咨询公司)和“富有远见的创始人”(如乔布斯)创造了非凡的品牌。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3,(9):21-21
欧菜雅收购美即 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分管亚太区)兼中国CEO贝瀚青表示:“我们从开始关注美即品牌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次的收购是看好面膜这一细分产品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在收购后.美即将作为业务部门独立运作。他表示,这次对美即的收购不会对欧莱雅目前中国现有品牌组合策略造成影响,而MG美即品牌将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形成很好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在猜测和传言中躲闪了近两年的“沃尔玛收购好又多”一事终于落定尘埃。2006年10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均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曾经位列《财富》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将出资10亿美元收购好又多量贩超市,一跃超过竞争对手家乐福,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国连锁超市。美国主要媒体突出报道沃尔玛大举进军中国,充分反映了沃尔玛要当中国零售业龙头的图谋和当今美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阿斗 《商业文化》2007,(13):62-65
事件背景5月初,英国《世界新闻报》爆出猛料,一家中国财团有意斥资8.5亿英镑收购本赛季冠军曼联。据悉,一位财务专家代表中国的这家神秘财团发出了收购意向,他们希望曼联的美国老板格雷泽家族愿意割爱,转让两个赛季前才收购的曼联俱乐部。消息传出,曼联执行总裁吉尔用很外交的语言告诉媒体:"这是格雷泽的事,和我无关。"而格雷泽家族一位成员对此予以否认,他说:"即便有这种事,我们也不会接受的,我们收购曼联是想长期拥有,而非投机。我们的目标是想让曼联在球场内外更成功。我们可以坚定地说,曼联是非卖品。"你可以把这条消息看作是空穴来风,但你要是认为那个神秘的中国根本就不存在,那就错了。不错,现在的曼联还在格雷泽手里。但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足球俱乐部,红魔早已成为全球争夺的一笔财富,格雷泽家族只不过是开创了先河。两年前,格雷泽为购买曼联负债6.6亿英镑,这让垂涎曼联的各路资本总觉得还有收购曼联的机会和理由。据称,这家中国财团就表示:希望通过他们的收购顺便帮助格雷泽家族偿还债务。这似乎让格雷泽很没面子,中国人?收购?替美国商人还债?好嘛,东风压倒西风,这世道真是变了。中国人打算收购世界最大足球俱乐部的消息已经震惊了整个英格兰足坛。抛开八卦和炒作的成分,现在的世界上,很少有人怀疑中国人是否具有全盘收购曼联的经济实力。问题是格雷泽家族不愿意放手,但他们挡不住中国资本对英超的诉求。英超真有这么大的诱惑吗?什么样的中国资本在瞄准英超?是的,这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光标现象     
王振家 《光彩》2012,(6):25-29
是"中国首善"还是"作秀大亨"?陈光标的慈善之路交织着肯定、质疑和争议1968年7月,陈光标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西南岗村的一户普通人家。1985年,他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陆续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多家单位工作。26岁时,他发现用来做简单体检的"耳穴疾病探测器"不够方便,便花3000元请专家根据自己的想法改进,并起名"跨世纪家庭CT",获得了国家专利。1997年,陈光标成立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明确表示,其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机构。这当然令《纽约时报》感到很不安,因为《纽约时报》目前正拥  相似文献   

16.
国外焦点     
新闻集团11亿美元出售旗下8家电视台,微软联手维亚康姆合作互联网广告,纽约时报与CNBC达成内容共享协议,法国LVMH正式收购《回声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财富榜样榜     
《三联竞争力》2009,(7):6-6
看了贵刊的《财富榜样榜》我深受感动。比如说陈光标,我由衷地称赞他是好样的,他不光捐献了资金,最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现在的企业家树立了个榜样。他很现实也很实在,没有功利心,说话做事都很耿直。我钦佩这样的人,他是个君子。作为四川人我感谢他为我们灾区所做的事,谢谢。  相似文献   

18.
脸谱     
默多克辟谣:无意收购纽约时报,不放弃MySpace;黎瑞刚:版权收入和广告收入同样重要;周国平要求《知音》道歉 不满文章内容失实;百度副总裁俞军发内部邮件确认离职;黄健翔创办《最体育》;温州人叶茂西收购英卫星电视台螺旋桨;  相似文献   

19.
贾雪 《现代广告》2020,(2):8-10
时隔两、三年,Jean-Marie Dru终于再次来到中国,主要带着他的新书《致谢颠覆:世界知名企业家的颠覆性商业哲学》来与大家交流,再次用"颠覆"文化为大家带来启发。但他表示:"我不是来卖书的。"——法国人的幽默信手拈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入行起,Dru自称把商业中的各种工作都做过了,经历了最辉煌与最悲伤的事,见过了未曾预料的行业变迁,他差不多是最适合给我们讲关于这个商业世界的故事的人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商人,陈光标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陈光标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常年坚持的“慈善”之路。陈光标待人和蔼、慈眉笑眼,毫无半点架子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的形象让人与高调、光环、裸捐、慷慨等字样连在一起,同时也与传统的“做好事不留名,做慈善要低调,做好人不张扬”等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