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他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经济史上第一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解释了导致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玉芳 《特区经济》2007,224(9):268-270
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框架提出质疑,并产生了新的理论,如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以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论进行了修正,揭示了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的原因所在。本文对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兼论我国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此之后,比较优势的思想成为了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把对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创立了要素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又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市场竞争不完全、要素密集度转换、产业内贸易和规模经济发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的主要理论有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的DS模型以及萨克斯、杨小凯等人的内生分工与专业化贸易理论,这些理论被统称为"新贸易理论"。本文旨在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并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静、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及比较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比较优势原则一直成为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并在国际贸易活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新的特征.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当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它们共同构成了以比较利益学说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生产和输出那些劳动生产率上占有优势,或密集使用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相似文献   

6.
较优势理论,也称比较利益说,最早可追溯至亚当·斯密。斯密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生产上占劣势的产品。他的理论也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为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并且由于斯密强调分工以及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又被称之为内生比较利益说。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较他国的绝对优势或劣势,也会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更多的利益。他的理论被称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并且由于其理论关注资源禀赋的配置状况,又被称为外生比较利益说。以后的比较优势学说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长久以来,为自由贸易学说提供理论依据的就是比较优势学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优取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过程的综述表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虽然可能会使其贸易条件恶化或受损,但绝不能因此否定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当前国际贸易存在着两种趋势: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不管是哪一种趋势都体现了各国的国家利益,但这种利益不仅要从静态上估计,而且必须要从动态上考虑。本质上,发展中国家应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创造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国际贸易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平衡国内市场盈余的必要手段,而是转变成了提高本国产业生产效率,推动国家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动力。就国际贸易而言,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的不断转变,比较优势的理论也呈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重新认识传统优势理论,并向竞争优势理论转变靠拢,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提升的发展手段。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是不用质疑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构建的模型依赖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是经济学中通用的分析方法,在将其运用于实践时将这些前提条件还原即可。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比较优势陷阱的产生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而是这些国家将贸易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混淆了,并且没有动态地运用它。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理论在长久以来都占据着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指导地位,也对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工业化造成了重大影响.但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国内与国际上曝露出的种种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商品的排斥加强.笔者不得不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于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的分析,揭示出比较优势理论所使用的限度以及这一理论对当下中国的不适用性,并提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所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Krugman(1979,1980)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主要分析了规模经济产品的贸易,Krugman(1981)、Helpman和Krugman(1985)建立了融入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本文试图建立融入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为此,我们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扩展的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这一扩展的模型既能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也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战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实例分析提出在一般均衡分析基础上分别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从而说明国际贸易古典自由理论中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贸易政策。最后提出国内对比较优势理论必须要全面解读动态比较优势,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张蒙 《特区经济》2008,(3):211-21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并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理论与“贫困化增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是西方国家分工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践行比较优势理论时却遇到了贫困化增长问题,本文分析了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并认为解决贫困化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构成了现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石。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却被弱化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应该认清形势,正确调整外贸和产业政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由大卫·李嘉图创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李露  伍鹤 《特区经济》2005,(5):184-185
一、从比较优势谈起 "比较优势"这一表达最初起源于国际贸易中.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这一理论被称之为"绝对优势"学说.与"绝对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比较优势"学说.这一学说首先由英国另一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大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