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今年春节,我又回到了离别一年的老家——豫南的一个小村庄。此次回乡,感触颇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乡父老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吃上了美味佳肴,还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面包车,物质生活和城里人没多大差别了。然而,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却让我对农村的精神生活状态深感忧心。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的相关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按照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置的,用于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性资金。主要目的在于使农村中的贫困弱势群体有衣穿、有饭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完善新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研究制定与其配套的管理办法,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会计管理则是这个监督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的村庄正在以每天百计的速度从中国地理版图上消失,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农村村庄的消失和农耕文化的式微,中国农村社会赖以稳定的根基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结村庄消失的类型,主要有五种:资源型的村庄搬迁、重大工程的村庄搬迁、吊庄移民过程中的村庄消失、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消失和村庄的自然消亡。村庄消失的内在机理是复杂的,这其中既有政治经济学上的原因,更有人类社会学上的原因,甚至还有政策上的原因;但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对于农耕文化的认同度不高,村庄归属感不强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当下农村村庄逐渐消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村庄公共性的塑造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农村现代化、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村庄空心化、村民原子化状况突出,农村社会公共性基本上呈现“虚无”的状态。但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通过大多数村民持续地参加村庄公共事务,村庄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塑造。基于浙江陆家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案例分析发现,村民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中形成了自觉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并强化了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公共事务的参与性。所以,当大多数村民能够自觉、持续地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时,表明村庄公共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塑造。此外,随着村庄公共性的塑造,带来了农村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体系的改善,以及农村熟人社会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用于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性资金,它是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农村中的贫困弱势群体有衣穿、有饭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同,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会计核算则是这个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中西部农村,进城农民不再耕种自家承包地,他们将土地流转给仍然留村的中青年夫妇耕种,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这些夫妇的收入来自村庄,社会关系在村庄,又保持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就是我们所说"中农"。在社会结构的意义上,"中农"是留守农村的中坚力量,是"中坚农民"。从当前全国农村情况来看,"中农"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不大,全国不同地区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从时间上看,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为越来越多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安居机会,就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全家进城而将承包地使用权流出,从而就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改善,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严重地环境污染却随之而来,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证广大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馨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转型中国农村社会中,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及传统权威的衰弱,村庄生活共同体走向式微,由日常生活矛盾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行为普遍发生。信访制度成为村庄边缘人借以抗争主流社会的武器,为他们的抗争行动创造了"政治机会结构"。应对边缘人的挑战成为村庄治理中的"剩余"问题。国家通过信访体制吸纳村庄生活政治。国家塑造农民上访行为的三种机制呈现为激发机制、吸纳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基于生活政治的视角研究农民上访行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国家如何塑造农民抗争"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反观国家。  相似文献   

9.
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条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任务,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基于“选举参与—回应”模型与“二部制付费”俱乐部物品消费理论,本文探讨了通过公共投资的机制,村庄选举参与水平对农村生活用水体系的影响,并利用CFPS两期面板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本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与Mundlak估计法检验了选举参与水平通过公共投资的机制改善农村生活用水体系的推论,同时采用宗族势力作为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随着村庄选举参与水平的提高,农户使用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概率也显著增加,其中公共投资起到了重要机制作用。在采用线性概率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更换公共投资占比作为机制变量、控制区域差异变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基层民主参与意识,重视基层选举参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梦中的田野     
在记忆中,童年生活的小村庄在两条大河交叉处的三角洲上,村前那缓缓流淌、清澈见底的沙河,是小伙伴们梦绕魂牵的地方,逮鱼摸虾更是乐此不疲,其中最有意思的当数捉螃蟹了。  相似文献   

11.
王建革 《中国农史》2003,22(3):46-5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农业程序与乡村生活的关系。一种作物的技术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华北的农村劳动力需求有双峰型特点,这种特点对华北农村生活周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也影响到畜牧业和营养的周期,近代乡村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是受这种双峰型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曙光  陈江  绪康 《浙江林业》2006,(5):11-11
青山掩映下的农家,绿水环绕中的村庄,洁净的农家生态环境,这种现代化的新型农村,正通过康庄工程这条纽带的有机结合,成为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部分农村农民生活的生动写照。据统计,2003年以来康庄工程建设至今已投入资金9100万元。使370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受益农民达8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村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村庄建设的程度、水平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是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和体制创新,都需要农民具有现代素质、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农民生活、生长环境的现代化.现代村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环节,现代村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的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江苏省紧扣"四治理四提升"重点任务,扎实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9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74.6%,全覆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省村庄环境整体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建成美丽宜居村庄9...  相似文献   

15.
一、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起点 一是村庄规划要与大范围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基本农田保护、小流域治理、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规划相衔接,符合国家和省上编制村庄规划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把市场配置资源与规划调控引导、局部规划与整体规划、中长期规划与年度任务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作为国家在乡村社会引入的民主和治理制度,要使其在农村真正获得长久发展的稳定基础,就不能仍然停留在只是诉诸"民主"这种动员性的政策话语上,而是应该与农村社会的治理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规则相契合,并从自治的每个环节上做实具体的落实民主的制度,以此让其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巴伐利亚州开始进行建设新农村的试验:一是制“定村镇整体发展规划”,如调整地块的分布,改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等;二是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农村机械化作业,组建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三是保护传统文明,如整修传统民居、建立博物馆等;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推“行双元制”教学,让孩子从小既学文化课,也学实用技术。同时,文体娱乐活动也被看作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村庄里各种娱乐设施要齐全。通过这些措施,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民爱上农村,实现了“在农村地区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目的,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巴伐利亚试验”随后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在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改变了欧“盟为集中建设而放弃边远的农村地区,迁出农业人口”的规划。在成功运作40年后,该试验被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移植到山东的南张楼村,这便有了一段有关严谨的德国人与纯朴的山东人之间的故事。项目“以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为核心目标,其实是一种拥有更广泛外延的试验,近来被重“新发现”并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方玲 《致富之友》2003,(12):8-10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97—2002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2086元,人均增加了484元,增长30%。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牧民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消费进入到一个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繁荣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湖南省湘乡市通过实施农村文化基本保障工程,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在扶持农村文艺团队方面舍得投入,有力地改变了当地农村文化的落后现状,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网络的发展,又使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就像是一个村庄里的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