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构建13个东亚样本国家1990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存在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加现象;二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依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进行未来产业升级与调整;三是东亚地区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需要加强东亚区域政策协调来共同抵御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3.
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辽宁经济》2003,(10):14-15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区际分工中曾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然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其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化能力的不断增强,辽宁在区际经济联系中的地位却相对下降。分析辽宁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对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评价产业结构对增长速度影响的方法是偏离——份额法,采用此方法,对辽宁1991——2001年期间三次产业对GDP的影响从结构和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偏离——份额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致的定位。揭示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产业结构“面”上的调整,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点”上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9.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辨析●王景荣郑敏一个地区的产业部门一般是多元的,根据各个产业在区域综合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基本分为两大类,即基础服务部门和专业化部门。前者主要直接为本地区生产、生活服务,且有许多是自然垄断部门,因此不存在区际分工,这类部门的产业结...  相似文献   

10.
吴光伟  郭将 《特区经济》2005,(8):135-136
区域的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产业构成和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各个产业构成的比例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二是指产业间投入与产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从整个区域经济出发,通过一系列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得出区域产业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degree of misalignment of the East Asian currencies against the U.S. dollar and against the Japanese yen under a de facto dollar-pegged exchange rate regime (January 1995 to May 1997). We found that overvaluation against the yen started in the Malaysian ringgit and the Philippine peso from January 1996 and the Thai baht from June 1996. Although the Indonesian rupiah and the Korean won against the yen were still undervalued in May 1997, degree of misalignment of both currencies narrowed from April 1995. Large withdrawal of Japanese claim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reduced Japanese bank lendings from $123.8 billion to $85.9 billion in end-June 1998. In 1998,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o East Asia fell as much as 44% from the previous year.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bility in yen/dollar exchange rate to avoid large volatility in Japanese capital flow.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到地缘经济时代后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东亚国家需要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此进程中中国应有明确的应对策略。要有长期的系统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注意所参加的几个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的相互协调与补充;应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推动中、日、韩的合作。还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要素推动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社会需求结构、创新能力、供给因素、制度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力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上述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3年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范围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呈现一种“金字塔”结构,同时经济外向度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日政治关系却无法实现对称的发展。日本新领导人主政之后,对亚洲邻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出现了某些趋向好转的积极势头。但是,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继续进行双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借助多边机制,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日两国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双边关系因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形成更多的合力。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双方都有很多可为之事;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又会为中日两国提供在多边框架下,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双边关系的积极条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张中日两国应积极共同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借助多边手段和机制,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发区域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将后发区域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后发利益。对于后发区域而言,具有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后发优势、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的后发优势、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生产资源与成本的后发优势、文化的后发优势、机遇的后发优势以及资本的后发优势。为了获取后发利益,应将这些后发优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产网络:东亚经济体的新分工形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雁行模式”已经不能描述东亚生产分工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生产网络。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概念切入,进而从贸易角度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东亚各经济体在工业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莫理宁  吴清 《特区经济》2005,(8):244-245
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需求分析1.经济全球化下因东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需要加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下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导致金融投机资本与金融泡沫大量滋生;形成了全球脆弱的金融经济架构。亚洲地区是新兴资本市场和离岸金融中心集聚之地,由于内部资本市场不发达或资金基础不稳定,受汇率和短期资本影响尤为明显。1997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以及世界深感震撼,东亚危机的严重性和传染性暴露了东亚原有货币金融体制的缺陷—一个孤立的经济体很难独善其身。正是这样的背景对东亚金融合…  相似文献   

18.
19.
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中美对话语权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毅 《亚太经济》2012,(5):12-18
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奥巴马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它标志着美国新的亚太区城合作政策的战略转变。本文在概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最新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参与并主导TPP的战略意图及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潜在影响;同时,文章对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进行了反思,并针对美国的TPP战略,提出了中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arch for new robust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follow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addresses both robust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Korea’s Chaebol-led model, Taiwan’s SMEs-led model, and Malaysia’s FDI-led model, respectively. East Asia’s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can be reformulated not only by adopting and learning advanced financial innovations of global standards in the framework of Gershenkron’s “advantages of backwardness,” but also in the concept of “mutual learning” from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development model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East Asia has neglected too long some inherent wisdoms that are contained in its “miracle models,” yet it shows that their different paths to development may lead to a positive policy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