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新调整的数字,2004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500美元.中国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反映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许多更新的命题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令人挠头的是:富起来我们就能更快乐吗?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与经济增长不太协调的现象.比如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等等.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积极探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阶段的宏观政策选择、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问题论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现在很有争议,从总量上看我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了,名列世界的前6位,但是从人均GDP水平上看,我国是一个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即处在工业化加速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经济发展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们面临的前景如何?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样的矛盾?当前的中国宏观调控措施有些什么特殊性?中国的经济增长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样判断当前经济阶段,国内外的认识分歧很大。既有持续震荡下行说,也有正在筑底即将反弹说。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轨迹进行冷静分析,就会发现经济增长似乎已经步入新的轨道。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时间长达27个季度。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环境剧烈变动,GDP增长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持续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GDP较高增长周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后,各类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以“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最为突出,表现为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持续减速的中长周期。经济减速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供给视角看,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必然是创新;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日渐疲软,亟待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才能使经济得以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无可讳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艰苦的转型期。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行至7.4%,该增速不仅低于政府制定的全年平均增长目标7.5%,亦为2012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中国经济仍有不小的下行压力,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这种压力:在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出现了去产能过剩过程中的周期性反应,这也是对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一系列有待克服的困难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国家财政的困难和持续12年之久的财政赤字。从1979年以来,国家财政已经连续12年出现赤字,累计已达700多亿元,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能否在经济调整过程中使财政赤字不断减少以至最终消除,就成为经济调整成败的主要标志之一。 体制缺陷是导致财政困难的根源 从表面上看,导致财政赤字的直接原因是财政支出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或者说财政收入的增长赶不上财政支出的增长。但实际上,财政的运行状况向来都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我们必须从整个国民经  相似文献   

10.
宋志平 《资本市场》2013,(11):10-11
现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终结,中速经济增长阶段已经来临而且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中速增长阶段速度不会太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有“底线”,不会失速,同时也不会再回到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状态。作为中央大企业来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导刊》2004,(10):92-94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城市公开失业率已经超过失业警戒线。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对失业的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却出现就业和经济周期不相关的局面。那么我们需要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不能仅仅从昨天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推断未来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走向“中国世纪”。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在高速增长后突然失速的。比如说30年代大萧条、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苏联解体等。中国历史上也曾有很多阶段有高速的经济增长,问题是不能持续。  相似文献   

13.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经济体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尽管国家对电力产业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导致了从2003年开始出现的全国范围的缺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发电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发展与比较优势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过了21年,在这21年当中,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快速,平均每年的增速达9.7%,这样的增速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从来不曾在人口这么多、面积这么大的国家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广东省的经济是一个火车头,在过去20年当中广东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是居于第一位的,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知道从1999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现象,就是通货紧缩。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虽然中央政府下了很大力量,用财政政策,用货…  相似文献   

15.
投资在中国新经济增长动力中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增长20多年,但是经济繁荣浮华背后隐藏的客观事实:就业率停滞不前,不少行业持续不景气,通货膨胀与紧缩交替上演等现象,让我们不能不对现有经济模式产生担心.如何看待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如何对中国经济增长做系统的解构?如何看待我国的投资冲动并在中国这个特定经济体中应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本文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尝试作恰当的修正,以期解释我国特有的经济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方式评价——基于金砖国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趋势,但这些国家均面临着增长方式落后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其经济增长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还制约着其持续赶超进程。因此,及时有效地转变增长方式,是这些新兴经济体未来的重大挑战和不二选择,也是这些经济体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崛起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这些国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持续赶超发展的路径,以期对同处转型中的中国加快发展转变、持续赶超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郭凌峰  韩英 《技术经济》2007,26(3):85-87
讨论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供给因素对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经济从外延到内涵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必须加强对无形资本投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依靠各种资源要素投入获得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已经势在必行。甄选一些依靠创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与作法,可为其它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资本市场》杂志组织了主题为“宏观经济景气能否持续”的圆桌讨论,王建、巴曙松、高辉清、彭兴韵等四位专家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格局做出了比较超前的预测,讨论中的很多观点在7月份公布的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中都得到了验证(参见本刊2005年第6期“特别策划·圆桌论坛”《景气还能持续多久?》)。然而,尽管比较前瞻地预测了经济数据,但是就增长指数的争辩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经济界对中国经济趋冷还是趋热、宏观调控收紧还是放松的争论再度激烈之时,我们重新召集专家进行研讨,讨论的重点不仅包括对经济走势的未来判断,更涉及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预期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点和寻找更好的发展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如何?根据钱纳里在大国模型中提出的标准,考虑中国具体国情。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出中国经济增长实际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实现,即“起飞阶段”。理由如下:(1)中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一般国家在工业化实现初期所达到的水平。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增长已完成工业化准备阶段,开始向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起步(人均GNP560-1120美元,1970年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