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勋 《新金融》2008,(7):53-56
在当今资本市场,证券公司的活力是整个市场活力大小的关键和基础。但是近年来,因经营失败而被处置的的证券公司日益增多,证券公司的退出机制开始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目前的退出机制尚存诸多缺陷。发达国家大都具有完备的退出机制,具有诸多可资中国借鉴之处,其核心在于具有完备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由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的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导致其利用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和内幕交易等种种手段实现大股东掏空。为遏制大股东掏空现象的泛滥,需从内部治理和外部制衡两个角度,构建大股东掏空的内外部制衡机制,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3.
一、权利制衡机制好的银行可以存在于监管不力的环境下,但不能存在于所有权治理结构很差的环境下。由于公司治理混乱造成极大的决策风险以及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相互内耗等现象屡见不鲜。银行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必须分立,三权有效制衡是银行实现有效公司治理的基本前提。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于所有者,然后通过治理结构延伸到管理人员和雇员。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必拘泥于保证国家的“绝对控股”,而相对控股应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董事受股东之托管理公司,是保护和实现股东利益的主…  相似文献   

4.
杨敏  谢静 《辽宁财税》2002,(10):15-16
由于在政府采购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机会,当权在采购时虽然有一些选择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并不公开,加上执行本人以及上级领导往往弃这些标准于不顾,进行权钱交易,且这种行为具有权大的隐蔽性,皆为暗箱操作,无法进行舆论和公众监督,当事人只好糊弄上司,行贿和受贿相安无恙。因此,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关系到我国刚刚兴起的政府采购成败得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畅 《新金融》2006,(4):15-18
外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模式的外部治理结构以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为基础,主要体现为完善、民主的资本市场的制约。德日模式以适度集中的法人股为基础,债权银行形成最主要的外部约束。我国证券公司以高度集中的国有股权为股权结构特点,并形成以证监会监管和地方政府干预为特色的外部治理机制。我国应通过对股权结构的改造,通过内外治理机制的结合完善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陈峥嵘 《中国金融》2003,(12):32-33
2003年4月,大连证券因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资不抵债而成为首家被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的证券经营机构。大连证券的关闭拉开了我国证券公司退市的序幕,意味着证券公司“只生不死”、“只进不退”的现象将成为历史,标志着证券公司退市机制开始浮出水面,正式进入实  相似文献   

7.
对于股权制衡能否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学术研究对于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很多争论.本文从股权制衡和公司治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股权制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股权制衡发挥公司治理效应能够起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抑制关联交易行为以及降低控制权私人受益的作用.最后,本文认为股权制衡和公司治理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徐净川 《云南金融》2011,(9Z):64-65
权力制衡机制风险评估是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执行的重要审计程序。对权力制衡机制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揭示企业有关经济活动的合规性,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9.
权力制衡机制风险评估是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执行的重要审计程序。对权力制衡机制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揭示企业有关经济活动的合规性,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许荣  王杰 《保险研究》2012,(3):68-78
关于董事责任保险通过鼓励董事高管积极进取从而改善公司治理效力,还是通过增强董事高管的道德风险从而削弱公司治理效力存在争论。在已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设立董事责任险条款有助于减少公司代理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考察了董事责任保险实际购买需求影响因素和董事责任险实际购买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增加公司对董事责任保险的需求,同时董事责任保险购买又将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公司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证券公司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机构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作为保障。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出发,并借鉴美国投资银行的经验,结分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对国内证券公司如何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焕英 《新金融》2001,(9):36-37
所谓券商保险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券商保险机构及保险基金,防止由于券商因过失行为或经营不善或因券商之间相互兼并造成利益损害,从而保障整个证券市场仍至国家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与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核心是会计控制,重要目标是风险控制.会计作为风险控制的基础和手段,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会计制度演进的状况,探讨了国内券商与海外投资银行的主要差别及如何进一步发挥会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冉凌浩 《新金融》2001,(3):36-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除了由宏源信托改组而成的证券公司外,我国其它的证券公司都还不是上市公司。上市券商数量如此之少,不仅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本试图从理论与实际方面探讨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几种主要模式,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化手段多于市场化手段、过多行政干预成本高昂等,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的政策建议,如完善并加强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相关立法、建立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证券公司各类风险最终基本上都会转化为财务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点,设计了全面、系统、逻辑一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指标框架及风险动态监测框架.  相似文献   

17.
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轮的增资扩股以后,不少券商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已明显降低,股权结构趋于分散,但与一些国际性的大投资银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仍然明显偏高。在国有股权虚置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均衡容易造成公司治理不规范的两种典型现象的存在:一是在经营方向上受到大股东的影响较大,二是可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内部人控制”,两种现象的出现均不利于证券公司的长远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改革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激励不足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研究表明,证券公司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拥有证券公司的所有权是一个必然的趋势,WTO过渡期结束后,国内券商必须探索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与国际接轨的股权激励方式。从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可行的。在激励机制的实际方案设计上,可考虑对管理层主要实行股权激励,对员工实施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19.
解惑券商     
刘华 《银行家》2005,(1):63-66
2004年的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改革是一个吸引了所有人眼球的话题。当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出于不同目的和动机纷纷对中国银行业目前的改革措施进行评价和献计献策时,中国金融业的另一架马车--证券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证券业的主角--券商的风险开始出水面,似乎有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之势。曾经风光无限的券商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漫长冬季,而真正的痛苦还在于现在仍听不到春天到来的脚步声。分析当前券商困局的成因,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券商自食其果、监管部门监管乏力和中国金融体系天机制缺陷。将这三个结论展开,就形成了本期刊登的一组文章。也许现在说从根本上解决券商的问题还不很现实,但是我们从密切关注证券市场的学者和监管者身上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到了该彻底整治券商的时候了。我们希望这一次的整治不是搁靴搔痒,不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更不希望最终的结果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20.
券商迷局     
本刊 《银行家》2005,(1):62-62
编者按: 2004年的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改革是一个吸引了所有人眼球的话题.当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出于不同 的目的和动机纷纷对中国银行业目前的改革措施进行评价和献计献策时,中国金融业的另一架马车--证券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证券业的主角--券商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似乎有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