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890年9月9日,哈兰·山德士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亨利维尔附近一个农庄。6岁那年父亲去世,山德士肩挑起照顾弟妹、为母亲分忧的重任。一年过去了,他竟然学会做20个莱,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能手。  相似文献   

2.
现任河北省审计厅厅长的张成起,在河北成名较早,30岁时出任沽源县副县长,这之后,又曾担任县委副书记、张家口地委副书记,至其担任廊坊市委书记时也不过才40岁出头,是当时河北省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出身于冀中平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他,在14岁那年,父亲因一场暴病撒手人寰。一夜之间,少年张成起似乎长大了很多,“一头挑着小水桶,一头压着石头保持平衡”,从此与母亲一起挑起了赡养70多岁的祖母、照顾4个弟弟妹妹的重担。不幸中之大幸是,他没有中断学业——他是被免除了一切书杂学费读完中学的。1964年,他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怀揣着被父老乡…  相似文献   

3.
李景香 《数据》2012,(3):53-53
1835年,美国一户普通人家新添了一名男婴,父亲为他取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他是家里的第6个孩子。 出生后的克莱门体弱多病,由于家里经济条件非常拮据,加之当地正流行着可怕的传染病,克莱门一度卧床不起,病人膏肓。父亲和母亲请来了医生,医生诊断了一番,说:“这孩子没救了,准备后事吧。”  相似文献   

4.
《大众标准化》2011,(12):26-26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2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3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心思     
崔立 《乡镇论坛》2014,(8):46-46
自我生了孩子后,母亲就住到我家,帮我照料。父亲则在另一个区的工厂上班。父亲爱花钱,于是母亲就一直管着父亲的工资卡,每个月给他500元生活费。母亲说,多给了他也会花掉。父亲总是讪讪笑着,也不反驳。  相似文献   

6.
梁冬 《乡镇论坛》2014,(27):26-26
儿子思念母亲,这是人之常情,但矢志不渝五十年,甚至弃官寻母却实属罕见。宋朝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就是这样一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孝子。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出生于宋仁宗年间,父亲朱巽官拜工部侍郎。朱寿昌虽生在官宦之家,但不幸的是,他的生母刘氏是他父亲的妾室,正妻妒忌刘氏有了孩子,便不断诽滂刘氏品行,在朱寿昌七岁那年,正妻设计将刘氏赶出了朱家。在临别之际,母亲为朱寿昌缝制了一身衣服,并给他戴上半个圆玉。  相似文献   

7.
父亲一生为人正直刚强,就是脾气有些暴躁,我们兄妹四人,没有不惧怕他的。在我的记忆之中,父母的感情一直很好,父亲与母亲只吵过一回架。在我上初中时,因家乡发水,我家被迫迁移好几次,东迁西搬,母亲终因积劳成疾,过早地撇下了我们而谢世了。此后,就一直是父亲一人撑着这个家,硬是咬紧牙关抚养着我们兄妹四人,并让我和弟弟先后读完了大学。一人挑起家庭重担,里里外外一把手,这可能也是父亲性情暴躁的原因之一。父亲一直为生活而奔波着,就是后来有我们四个子女的赡养,在经济上有基本保障的情况下,他老人家也仍不改勤劳的美德…  相似文献   

8.
《楼市》2007,(13)
案例背景:最近股市不景气,风险太大,我们夫妻俩商量一致意见:准备把股市的资金180万元全部取出购买一套钱塘江边的江景房,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双方父母亲的赞同。我先生是个有名的孝子,当然他的经历也特殊,在他三岁时父亲就意外死亡,其母亲守寡把他抚养成人并培养成大学生,先生对其母亲特别孝敬我也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9.
仕懿 《英才》2006,(11):108-110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变成他自己。细考起来,从出生开始,我们认识的都是陌生人,母亲是认识的第一个,父亲是第二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是从陌生开始起步。有的不打不相识,成喜剧;有的相见恨晚,是悲剧。  相似文献   

10.
创业在于勤奋,商机在于发现。自幼家境贫寒的蔡博士是如何步步为营,走上创业之路的呢?小时候我家里很穷,父亲为乡村教师,母亲则务农。为了改善家境和分担母亲的重担,我8岁就开始上山砍柴、下地种稻和挖荒地种杂粮,一天下来,我常常是伤痕累累。我清晰地记得,8岁的我就能挑80斤柴,9岁能挑90斤柴,10岁则能挑100斤柴。即便家境如此困难,我却始终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摆脱困境。当我在1988年以总分76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时,我的4个弟妹都在读书,爷爷奶奶又体弱多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我读书了。我从家里凑够路费后,就不敢要家里一分钱了…  相似文献   

11.
20岁之前的刘永好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1966年.年仅15岁的红卫兵小将刘永好为了跟老师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衣服是父亲1949年土改时在地摊上买来的,据说还是英国进口的毛料。这件稀罕物在父亲和三个哥哥手中辗转了17年后到了刘永好的手中,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浩瀚 《河北企业》2005,(4):44-44
<正> 在普佐15岁的时候,任西西里岛地方长官助手的父亲患病去世了。埋葬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投奔住在罗马的舅舅。他家没什么积蓄,舅舅家也不富裕,安顿了他们一家四口,就没余力供普佐读书了,只得让他到酒店做侍者挣钱养家。3年之后,普佐长成了个子很高的帅小伙子。一天晚上回家后,他对母亲说他再也不做侍者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对母亲讲了在酒店的遭遇:在为一位顾客上汤时不小心将汤溅到了顾客的身上,不仅被骂了一顿,那人还打了他一耳光。领班也训斥了他,警告他要再犯这样的错就让他滚蛋。他说他再也不去酒店了,不再受他们的侮辱。  相似文献   

13.
他9岁,就失去了父亲。父亲走后,留给他的,是一个徒有四壁、一贫如洗的家。双目失明的母亲,已经不能再给他别的孩子所能拥有的关爱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随父亲的离去,便全部落在这个叫胡俊杰的小男孩身上。  相似文献   

14.
冯竣出生于教师之家,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母亲谆谆善诱的爱心,在他看来,教师是一份再崇高不过的职业,因此继承母亲的事业就是他追求的志向。现在,他成了一位保险业务员,一位用心关怀生命提供保障的人,凭着对教师的浓厚感情,也是最贴近教师的保险业务员。从2002年1月1日正式加入深圳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短短4个月时间,他以15万多的保费,被授予平安深寿2002年小高峰竞赛新星奖第一名。现在,冯浚走出了一条自我风格的新人道路,这里面包含着他个人奋发上进的努力,他母亲殷殷期望的支持,更有广大教师的衷心认同。  相似文献   

15.
曾自 《秘书工作》2011,(6):51-54
读书,对于我的父亲田家英来说,是须臾不可无的生活内容。在他短短44年的生命中,书籍伴随他度过了一生。母亲曾对我讲过,有一次,毛泽东同父亲谈完工作,聊起读书的话题,聊到高兴处,主席对父亲戏言:“将来你死后,墓碑上什么字也不要留,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人之墓’.  相似文献   

16.
一只翅膀柔弱的小鸟能飞多远?一株贫瘠土地上的小苗能长多高?一副稚嫩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担子?小小年纪的甘肃省少年李勇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些问题。李勇7岁时父亲中风瘫痪,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李勇割草喂猪、烧炕,给父亲接屎接尿。为了凑足学费,李勇养了十几只兔子。1995年3月,积劳成疾的母亲又去世了,李勇在悲痛中更加忙了,给家里挑水,给牛割草,给地里送粪,不仅如此,他还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坚持学习。两个月后,李勇在庆阳地区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随后又在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甘肃赛区一等奖。1995…  相似文献   

17.
为维持生计下海,凭诚信4年赚了50万邹礼忠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因家贫,才读完小学的他便不得不辍学回家。在社会上流浪了几年,18岁的他便在兴义市民族商品厂谋到一份维修工的差事,月工资180元。父亲不幸病逝,一家人的生活就全靠邹礼忠的那点工资打理,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挣钱养家糊口,邹礼忠决定辞职下海经商。但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母亲劝他说:“这点工资虽然不多,但毕竟旱涝保收。你从未做过生意,这样贸然辞职做生意,要是做失败了,可是连饭都吃不上了!”邹礼忠是个孝子,父亲去世后,就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样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仅19岁的当代军人,总觉得十年前父亲的死有些不明不白,并隐约记得小时候看到母亲和后来成为继父的那个人在一起不堪入目的一幕。但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法理,他不知怎么办才好。在首长的支持下,法理最终战胜了亲情,于是,他要求对父亲开棺验尸……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美国马卡姆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由于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务,马卡姆和母亲的生活总是处在贫困中。他在小学五年级时便辍学回家。母亲身体不好,马卡姆便承担一部分责任。面对生活的艰辛,马卡姆并不沮丧。因为母亲经常对他说,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超过别人的期望,那样你长大后才会是一个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20.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责任田开始有五口人的,那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所以,田里的活儿全靠母亲一个人干。后来,父亲转为公办教师了,哥哥夭折了,姐姐出嫁了,我也上了大学。家里的责任田最后只剩下母亲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因为劳累过度落下了些毛病,父亲从学校回来,给母亲捶腿揉肩,心疼地说:“等我退休了,就跟你一起侍弄这几亩田。”1998年,父亲检查出患了食道癌,不久后去世,母亲扶着他的尸体号啕大哭:“死老头子,你不是说要帮我侍弄那一亩田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父亲死后,我和姐姐都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