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绎 《上海质量》2005,(5):17-19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中国制造正在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着,然而制造大国没有必然通向经济强国的桥梁,在世界500强企业的队列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仍是凤毛麟角。我们的企业该怎样来提升质量竞争力,怎样在竞争中做大做强,成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企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受聘担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院长后的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作“制造模式演进、服务业突显与管理理念变迁”的演讲,论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渐融合,企业面临着国际企业竞争国内化、国内企业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竞争的升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技术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在品牌竞争时代,谁是最有竞争力的品牌呢?又怎样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彩电在遭到欧盟反倾销起诉没有多长时间,美国的“单子”又给我们送来了。中国的彩电企业确实急眼了,提出一连串的疑问:欧盟想干什么?背后指控我们的企业是谁?美国企业又想干什么?这次背后的主谋又是谁?中国的企业怎样去打这样的国际官司?  相似文献   

4.
盈利曲线:从“馍头式”到“微笑式”过去是二十世纪的制造业,是企业主导型的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主战场是以本土为主,日本就以日本为主,中国就以中国为主。现在的情况不是了。现在是以全球为主。竞争的中心,以前一切都是制造单品为主,那时没有到网络化的概念,电视是电视,冰箱是冰箱。而且所有竞争的核心都是一个企业自身的竞争。一个企业不是按照上游、下游,组成一个大的产业链的。利润的源泉呢,靠什么呢,靠制造、组装。竞争力的源泉靠什么呢?靠企业日积月累的改善与为达成既定的目标而团结一致的力量,这是二十世纪。到了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5.
民族资本的两条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肃 《中国企业家》2003,(4):115-115
现在中国大多数的产业都是高增长、低利润。就是中国的产业状态了碰到了主导性的问题。分散竞争,没有领袖。包括零售业、家电业都是群雄竞争。到底靠谁来把它们整合?无外乎三条路:第一条路,中国大一点的企业合并起来,变成大公司,中国人的管理的习性注定了谁去合谁,都难以合成。第二,给民族资本一定的封闭期,政府重点扶持,就像日本、韩国这样的,我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注册的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但是注册商标却只有260万个,平均4家企业才有1个注册商标,而且这260万个注册商标中有18%是洋品牌。一个企业连自己的注册商标都没有,何谈品牌竞争力?调查表明,企业要成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企业家要成功,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由于缺乏名牌,2005年中国整体竞争力在全球国家的竞争力指标考核中,仅列第49位。在国际商品市场中“,中国制造”等同于廉价、低质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在欧盟,甚至有人注册了“非中国制造”,来彰显自己产品的高品质。其实,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已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2月由原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改组设立的呼和浩特首家股份制工业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资产总额6亿多元,所属企业25个,员工10000多人,是全国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之一。作为民族企业的“伊利集团”以生产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系列食品享誉全国。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12亿人口,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市场。全国各地的食品行业数以万计,谁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谁就获得市场,这是众多厂家竞争的必要条件,常言  相似文献   

8.
在深海泉,曾经有人欲将产品定位为低价路线,产品”平民化”。徐昆坚决反对:“一定要国际化,一定要超越当今饮用水的概念。”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水行业,有谁胆敢在”非典”肆虐的时期开始涉足?是谁一旦进入,就以500%的速度实现快速增长?这个企业的名字叫九发,这个产品的名字叫深海泉。这个大胆的人是徐昆,他开辟了中国健康饮用水的水种。  相似文献   

9.
谁在成本控制领域走在前面,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能成就“百年老店”的梦想。对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而言,是“收”抑或“放”对企业未来的竞争之道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0.
李占舟  松子 《英才》2005,(10):109-111
谁是利润冠军?谁是增长冠军?谁是企业黑马?谁是行业霸主?2005年8月26日晚,“中国工业企业1000大”2004年度数据发布会在天伦王朝饭店隆重举行。这项调查是国家统计局数字服务社会的一项举措,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度统计结果,参照国际统计标准,本着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按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筛选出了中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决定论的背景下,竞争成为企业获取资源的最常规方式,而品牌则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最有力武器.企业品牌如何打造?习总书记说,中国对外宣传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我觉得,企业的对外宣传也需要讲好企业故事,传播好企业声音.讲好企业故事,就是讲好品牌故事;传播企业声音,就是传播企业文化.品牌故事如何讲?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品牌故事由谁讲? 1.明星代言品牌 站在广告的角度来看,品牌代言人是品牌故事的第三方讲说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广告实践,名星代言品牌是较早采用的品牌传播方式.这种做法,常见于日常消费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设计:工业品牌的竞争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世界闻名,但是能够被人津津乐道的,由中国设计的产品和企业寥寥无几.从“制造”到“设计”,一词之差,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尤其是品牌的价值却是完全不同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极大丰富,而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因此濒临困境,甚至陷入价格战的泥沼.近年来,一个全新的观念在我国高科技企业中实践开来——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尤其是在家电、PC和汽车等技术成熟度较高、同质化趋势较为明显的领域,工业设计通过增加科技产品的相关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了工业品牌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13.
王利平 《企业世界》2006,(12):28-29
最近,面对“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的迷局和困惑,更多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寻求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口号,甚至认为“中国制造”是最落后和赶不上时髦的做法,甚至是把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制造、创新、创造。无可否认。曾一度风靡全球“中国制造”,其实是以能源利益驱动经济发展的,我们的“中国制造”大都处于原始的、粗糙的、照猫画虎的来料加工,由于同行肆意压价竞争,中国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得益甚至还不到商品价格的10%,  相似文献   

14.
五菱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柳州微型汽车厂朱贻芳,杨燕文当前,企业面临的是社会本义市场经济及即将“复关”的新形势,这种新形势就意味。着企业要参与国内,国际的严酷竞争,竞争的焦点是质量,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谁也躲不开,回避不了。柳州微型汽车厂坚持走质量效...  相似文献   

15.
与不少企业家交谈过,发现在企业经营的最初期,重要的问题都来于外部,比如,与谁竞争,如何竞争等等。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业务越来越稳定,他们往往就要追问自己的内心了。问题开始从“术”上升为“道”,关心起“自己是谁?企业是谁?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勤上光电一路走来,在世界上与欧、美、日、韩等国的大型LED企业同台竞争。LED行业成为最有可能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国曾诞生过一批高科技企业。几十年过去了,沿着"技工贸"发展模式一路高歌猛进、决胜新世纪市场的,却寥寥无几。然而,北大方正集团成为例外。沧海横流,更显方正本色。方正集团何以能一枝独秀?她的源头活水引自何方?她的发展动力肇兴何处?解剖与透析"方正现象",对于"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标本价值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营企业80%以上带有家族色彩。在过去的创业过程中,创建者的个人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经营模式、理念。也正是在这种“能人经济”的作用下,家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市场变革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完全由家族成员掌控的封闭式家族管理的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改革初期创业的家族企业,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20多年,当时的创业者逐渐变老,体力和精力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多不如从前,他们面临着向年轻人交权的局面。把权力交给谁?是自己的家人还是外人? 是由董事会来决定还是企业家说了算?是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还是从家族角度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司》2002,(8):4-5
汪力成(中国华立集团董事长):当中国的经济和全球融为一体以后,中国的企业和国外的同行到底更多的是竞争呢?还是合作呢?我认为首先是竞争,但是竞争中更多的是合作。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时间不是很长,企业都处在逐步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技术水平、经营理念和国外同行都有很大的差距。对一个企业来说,谁都不甘心失败,肯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在竞争中取得一种优势,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刘传 《企业文明》2001,(9):15-16
“十倍速时代”来了,WTO来了,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来了,中国以什么样的人才去迎接、去参与这场全球化的竞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乃古语;“厂长经理遍地开花”、“中国缺少企业家”,这是今论。是耶非耶?我们不妨对中国企业家——时下颇为时髦CEO之演进,来个热点冷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