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2010年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并且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作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2011年是自治区确定的民生建设年,如何继续落实好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政策背景、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提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竞争力、促进零就业家庭稳定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长龙 《中国经贸》2010,(12):132-132
所谓灵活就业就是指正规部门及非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按照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政府对在正规单位工作的建立有一年以上劳动关系,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劳务合同的人员,都计入劳动统计年报,统计为正规单位就业人口,可简称为正规就业人口。其他未被统计的城镇劳动者即为灵活就业人口。灵活就业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双面的,灵活就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展,但灵活就业这一新的机制还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养老保险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2003年是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年初中央确定的新增就业8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万人的目标已全部实现,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平稳。那么2004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7,(5):62-63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这表明加强就业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2007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这是我国促进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特别需要通过法制化手段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3年是我国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劳动保障部及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8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明显。2003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59万个,全面完成800万的目标任务。全国共有1038万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就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就业政策,较好地实现了经济体制与就业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扩大就业的总体目标。一、就业人员显著增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7.
2010年.天津市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新近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堪忧.解决就业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机器换人”的担忧和争论。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广东省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智能化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城市的就业水平和工业智能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减少了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增加了服务业就业份额及其细分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就业份额,这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9.
程倩影 《魅力中国》2010,(20):246-246
《关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课题是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虽然这些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遭遇了瓶颈,主要表现是职业教育对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比较低,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家长和学生关心的不是能不能实现就业,而是期待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因此,本文分析了为何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高,阐述了加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策略方针,希望对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就业难已成为当前发展中的最大困境之一,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初的就业工作会议则明确了就业的政府干预计划,把2003年的目标定为新增岗位800万。失业率控制在4.5%。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切民生工作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2008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市就业状况一波三折,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九五”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市城市就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实施“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就业,人才总量及层次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快速上升,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下岗与失业提前实现并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2003年我市被劳动保障部评为全国最容易就业的城市之一,劳动力就业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综合信息     
增加就业是重中之重就近年来我国失业人口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制度需尽快完善等问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增加就业岗位是现在的重中之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1998年全国有850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002年,参保人数增加到14731万人,增长73.2%,同时全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也从1998年的332万人增加到了2054万人,增长518.7%。邱晓华说:“近几年来政府一直把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人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4.
云深 《中国西部》2012,(7):106-111
追忆革命岁月,翻阅历史画卷,传承红色精神,体验红色旅游魅力…… 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革命老区,当地百姓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发展,大力开发红钯旅游商品和服务,有效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据“十二五”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未来5年,全国红钯旅游年出行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 红色旅游不仅成为凝聚民心、寓教于乐的教育工程,更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5.
李洪贺 《中国经贸》2014,(13):100-100
现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之所以会出现此趋势,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一个过度。在寻找就业机会期间,大学生不仅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望,还要背负各招聘单位所给的各种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变得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疲软、复苏乏力给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国内外都相当关注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4):22-22
2007年是实施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二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然而,随着新成长劳动力进入高峰期,高校毕业生规模近500万人,2007年呈现在我国面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仍很繁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据预测,未来5~10年我国每年平均需就业的人数为2400万人,而实际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个,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所以要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采取科学的方式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宁渡市海曙区政府通过创立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形成了专业化、人本化、制度化的就业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困难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海曙经验表明,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和制定公平正义的就业政策法规,而且体现在微观层面上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机制,使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今后的长期趋势来看,就业压力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才能有所缓解,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就我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如何利用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的有效增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主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促进我市的就业工作,推动首府构建和谐社会进程,2005年5月至7月,市政协科技委员会调研组对全市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赴自治区就业局和深入3个县区、5个街道办事处的调研,以及与我市21个相关部门、单位的座谈,比较深入地了解了我市就业工作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鉴就业工作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我市就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