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搞好农地整理的项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不论是农地整理还是市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主要以土地整理项目形式展开。农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措施,把尚未利用或已破坏的土地资源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达到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农地整理与一般农业项目相比有其共性,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1.农地整理的综合性。土地利用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整理后的农地为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整理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使得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整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地整理的质量评价还不是很完善,本文通过结合地方实践所运用的指标体系以及对现行有关农地整理的法律、政策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运用于农地整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地整理中的环境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的兴起人类发展史依次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逐渐向生态文明迈进。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虽以刀耕火种的方式向自然界索取生产和生活资料,但自然的容量尚大于人类的需求量,自然界尚能自行修复人类对它造成的伤痕。当然,美洲玛雅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应属例外。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凭借其掌握的科学技术,贪婪地向自然界索取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欲望,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原始森林急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恶化,臭氧层耗损;淡水污染,酸雨加剧。人类中心论在人类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劳动力视角看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雄  曾福生 《经济地理》2011,31(4):651-654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改革和 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现代化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但它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农业现代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农地制度创新应当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中心,遵循和服从现实条件 的约束,其创新至少包括:(1)农地产权结构的创新;(2)农地流转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3S”技术支持下的农地整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3S”集成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论述了“3S”集成技术引入农地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3S”集成技术支持下的农地整理的设想,以期使农地整理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振祥 《经济问题》1995,(11):23-25
谈谈农地股份合作问题刘振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一些乡镇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而且有些地区的农业中也在搞股份合作。他们把集体的生产性资产,包括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评估、作价、折股,分配给农户,使每个农户和每个农村人口都成为股份合作社的股东,而且有的还规...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出的多少是衡量农地制度绩效最主要的标志。文章选取了我国解放后几个典型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通过资料对比、分析,总结了当时不同的农地制度的特点和农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并对我国今后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工的形成。农业工可分类为两栖农业工与专职农业工、短期农业工与长期农业工、本地农业工与外地农业工,他们各有特点,应该对其采取分类雇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湛江市农地利用现状,从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集约度和农地利用效益只个方面选取20个因子建立了农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湛江市1996-2006年的农地利用绩效指数,并与农地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市农地利用效率、利用集约度和利用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农地利用绩效呈明显增长态势,绩效指数从0.4439增长到0.8640;农地利用绩效与农地利用结构以及农业种植结构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地利用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地规模的特殊性及其对策钱忠好一、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特殊性农地规模经营是规模经济原理的基本要求,生产经营规模的选择或改变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减变化,通常农地经营规模的变化会引起规模收益的递增、递减或不变.适度的农地经营规模应使规模收益不变,并尽可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形成的生态危机,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何从我国农业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农业经济现状出发,制定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环境保护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和重点、措施等一系列战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农业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  相似文献   

16.
刍议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就目前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只重视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往往忽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这一实际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问题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美国由于受精生产开发而引起的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书慧  周玲 《经济论坛》2004,(12):89-91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农产品市场持续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资下降,增长乏力。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市场的原因、科技的原因、环境条件的原因,笔者认为更有农地制度上的原因。如果能从农地制度上加以创新,培育出股份制、规模化、产业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现代化农业经营和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辉  李程 《城市建设》2011,(4):451-451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农地产权制度不仅影响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土地征收冲突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权的扩张和农地产权的缺位。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农村土地产权的缺位集中表现在:公共利益模糊、产权主体参与程度不够深入、补偿机制不合理、救济途径缺失。最后,从保障农地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制约征收权、保障农地产权的立法精神,在法律程序的设计上必须强化对征收权的制约和农地产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