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开封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地系统建设应采取进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制订出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概括了我国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对创建生态城市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规划、绿地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新指标,引入绿地指数、绿量指数新指标的概念,构建以绿地指数和绿量指数为代表的空间生态绿化的新理念,以求能更科学、准确地指导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强调城市园林化在建设生态名市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绿地系统规划的唯一途径,提醒各级决策者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过程中把生态建设与保护摆正位置,加快公共场所管理的法规制定.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及比较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甘肃省情。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高到低依次为嘉峪关、兰州、金昌、酒泉、张掖、天水、白银、平凉、庆阳、武威、定西、陇南。表现在地图上是除兰州、嘉峪关为"生态孤岛"外,总体呈现出北强南弱的非均衡布局。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综合症".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即进一步完善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积极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以保证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尽管我国已开始推行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建设.但从总体来讲,要全面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使其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孙静 《城市建设》2011,(1):17-18
城市公园简称公园,不同于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属于城市园珠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同时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2014,(8):108-108
正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等编撰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正式发布。报告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病"日益加深的严峻现实进行深刻反思,旨在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并从中探讨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可持续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陆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面向可持续城市目标,在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调控过程中,必须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坚持景观生态学、废物利用的调控原则,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合理的斑块、廊道系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网络,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除兰州、嘉峪关为"生态孤岛"外,总体呈现出北强南弱的非均衡布局。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甘肃省情,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城建设在我国的开展,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作为生态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生态城规划中的园林绿地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内容体系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世界上开展绿地系统规划较早的国家之一。本文分析总结日本生态绿化的现状,并对日本绿化覆盖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包括城市、乡村两种不同类型的绿化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绿化覆盖的研究,找到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家,许多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构成了城市山水格局的布局风貌.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过整理与分析,把城市山水格局对绿地系统构建的意义归纳为有利于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塑造;构筑绿地系统框架;赋予绿地系统美学意境;创造丰富多样、方便宜人的城市绿色空间场所;增添绿地系统文化色彩,赋予城市人文内涵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 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 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 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 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 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 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 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 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公共绿地具有承载居民休闲活动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双重属性,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压缩能耗和吸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网络功能、产业发展以及创造城镇特色等因素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首先,小城镇公共绿地需要深化与延伸上一层次生态网络的格局,充分体现镇区在低碳建设区域分工中的生态职能;其次,镇区公共绿地必须与该板块农业产业布局相融合,实现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在嘉泽镇区公共绿地实践中,从构建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格局入手,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思想和低碳生态化的布局手法进行滨水绿地设计,配以本地花卉苗木与景观小品,最终形成特色化的滨水公共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采用MOD17A3数据并结合分区统计、空间自相关和锡尔指数等方法,研究大连市中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空间特征、格局和机制。结果显示:大连市中心区整体NPP平均值为197.68 gC/m2,Moran’s I指数为0.73,空间差异指数为0.13;生态承载力具有"极低"和"极高"级分化的特征,聚类特征和空间分异主要表现在甘井子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网格格局、"乡村型高城市型低"的社区格局和"内低外高"的圈层格局。文章首次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这一矛盾,经济学家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到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建设生态城市。文章从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在联系入手,探讨循环经济理念下建设生态城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戴红美 《经济论坛》2011,(7):166-169
城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自然本体论”、‘入文本体论”、“生态本体论”三个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但又遭遇了现实的冲击。要实现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形成保障机制,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内生态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池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使其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成为可能.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哈尔滨松北区绿地系统结构和内容,结构主要由城市本底、廊道、斑块组成,内容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附属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