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日前发布,这个决定的出台,对广大西部地区恢复良好生态环境、重建绿色家园,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地广人稀的西部,是我国生态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总体上看仍没有脱离对大自然的过度依赖和索取。农业生产的大水漫灌,牧业生产的超载过牧,矿业的不合理开发,居民生活乱采滥伐,使得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仍在退化。西部的12个省市区,平均森林覆盖率只有11.99%,其中西北五省区森林覆盖率更是只有3.34%,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青海是长江、黄河的…  相似文献   

2.
张才琴 《生产力研究》2006,(10):121-123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大江大河干流或上游流域。这些森林起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而有效地调节我国大江大河源头或上流的径流量,减少中下游河床泥沙的淤积,保护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航运顺利运行。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西部森林生态环境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对其保护好坏会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实施西部森林生态保护策略,以保护全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已经明确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4%,森林覆盖率仅仅16.55%,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林地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并存;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生态建设的十大同步性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的根本目的,是要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但是,对于西部开发人们最大的担忧是西部的生态环境会不会随着经济开发而进一步恶化.大家知道,西部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脆弱.据调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35.2万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达16亿吨.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1.95%.每年损失巨大的洪涝灾害,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所至.因此,在西部开发中怎样加大西部生态建设的力度,做到西部生态建设与西部经济开发的协调同步推进,是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入第十二个年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2011~2015年期间西部大开发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等。  相似文献   

6.
一、西部大开发思路的战略性转变及政策内涵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差距、人才差距和劳动者素质差距造成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运行的典型特征表现为:①人文生态失衡。农耕文化从根本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求稳定不求进取和“等靠要”的文化氛围制约着西部人。②社会运行陷入高生育水平与低人口素质的陷阱。过高的出生率既造成严重的劳动力过剩,又导致对社会教育、卫生服务的更多需求;而其提供社会服务能力最差,从而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状况的进一步恶化。③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最低;水土流失和…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果。文章论述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证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指出发展生态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生态先行。生态环境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开展森林资源封禁保护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湖北郧县对农村能源建设的主体——沼气建设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多公顷,年均消耗木材11.7万立方米,仅烧柴一项就达8.7万立方米,占74%。199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只有30.1%,比1949年下降了30%左右。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但由于农村能源…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西部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干旱、高寒和沙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平等互利脆弱。这种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即使付出极大价在很长时期内也难以恢复,同时,西部地区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江河的中、上游,其水土的保持对保障其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物殊区情决定了加快西部发展只能走保护性开发道路,就西部农业开发而言,目前,以粮食换林草,开展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切入点,但仅此是不够的。在农村,退耕后的农民不会仅满足于吃国家补助粮,其生活的保障和改善还必须通过人力发展乡镇企业,使生态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支撑,因此,笔者以为,西部农业开发的主线是: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卫生状况的总体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也很大。由于人口基数比较低,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的医生数、卫生员数量、卫生院床位数并不太低。但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单位土地面积拥有的投资额和卫生资源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北京和上海农村饮用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7.8%和99.8%,但西藏只有11.9%,甘肃为28.9%,四川、贵州、宁夏均在40%以下。卫生部对全国农村114个贫困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绸 《经济前沿》2006,(11):24-26
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使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农业对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的意义,探讨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公共卫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西部地区公共卫生状况分析(一)西部地区卫生状况的总体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也很大。由于人口基数比较低,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的医生数、卫生员数量、卫生院床位数并不太低。但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单位土地面积拥有的投资额和卫生资源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北京和上海农村饮用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7.8%和99.8%,但西藏只有11.9%,甘肃为28.9%,四川、贵州、宁夏均在40%以下。卫生部对全国农村114个贫困县(其中相当部分集中于西部)的卫生保健调查显示,贫困地…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马尼亚很早以前也同其它国家一样遍地生长着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林地所占的面积比现在多得多。随着人类的繁衍,工农业的发展使得森林面积逐渐缩小,现今森林覆盖率只有27%。最初人们为了种植作物开辟牧场用地及乡村城镇发展用地等而开垦大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西部地区看到“再造山川秀美大西部”的标语,引起我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对建设西部“山川秀美”应做科学界定,定出目标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西部山川秀美的评价指标体系”。西部“山川秀美”目标的科学界定环顾当今世界,我们发现,现代的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都很高,极少数森林少的国家也通过数倍于森林的草场面积得到充分补偿。发达的林业已成为国家富足、民族繁荣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荒山秃岭的现代化。再看我国,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人工森林保存面积4666.7万公顷(7…  相似文献   

16.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0%,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9%,我国是森林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水土流失,生态平衡严重遭到破坏。但令人感到高兴的是,福建省则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已实现生态基本平衡,林业已成为福建省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属于全国中等收入水平,山区农民收入水平仍较低,但为什么森林资源仍保护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溧阳地处苏南,是一座千年文化古邑,宁杭、扬溧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有苏浙皖“三省通衢”之称。境内青山连绵,河网密布,天目湖更以“山水绝佳”闻名远近,森林覆盖率达到75%,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每年吸引中外游客350万多人次前来观光游览,有“华东游憩首选地”之美名。近年来,溧阳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突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精心做好山水文章,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由于西部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加之“入世”给我国农业所带来的冲击,使得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全面、冷静地分析和理解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反贫困战略目标的基础。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超载放牧、盲目开垦、滥砍滥挖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沙化、植被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也对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宏伟战略,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内蒙古的草原、沙地(沙漠)、森林、水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从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出发,论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提出该旗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业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分析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非持续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面临的危机土地质量差,经营粗放与东部相比,西部普遍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粗放等状况,手工、人力耕作仍相当普遍。西部地区农家肥施用不多,一般在11250~22500kg/hm2,化肥投入水平也很低,仅为东部投入化肥量的2/3。西部土地的26.5%为难以农用的裸岩和沙漠,由于土地质量差、投入低,加之粗放式经营,以致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