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清代至民国年间永济县沿河三村的四本黄河滩地鱼鳞册的研究表明,黄河泛滥并未导致农民因举债而转让、买卖土地,也未形成土地兼并的局面.光绪三年灾后,亡绝家户的私有滩地转化为各类公田,村庄公田所占份额明显增加.然而,相较灾前,以户为单位的地权分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可称之为灾害与地权分配关系的"停滞说".  相似文献   

2.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层次上分析农户和社区参与土地退化防治项目的自愿行动机制,为条件不利地区运用综合系统管理理念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兵团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燕 《经济师》2008,(2):265-266
文章指出,生态农业是新疆兵团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新疆兵团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探索,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贵州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给出当前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全省实现生态农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索一条推进贵州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市郊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农业将是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春市市郊某镇为个案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该镇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态农业理论,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出该镇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英姿 《经济问题》2007,334(6):34-36
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农业的建设是循环经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把握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4R原则,关注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探索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是循环经济引领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反映了国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意味着地方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这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入了解主体功能区与现代生态农业的内在关联性,对于探索在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区域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三峡库区自然环境、经济状况、边际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及三峡工程对库区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库区边际土地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和技术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脆弱区与连片特困区重叠地区,推广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特性的生态农业技术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研究以巫山县为研究区,以金银花为例,运用双槛模型,研究了农户禀赋,外部环境及土地禀赋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技术选择决策。结果表明,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到生态农业的建设队伍中能够促进生态修复和重建;市场风险依然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需要发挥政府支持和定向信贷的作用;土地禀赋构成了农户技术选择决策的自然约束,关系到家庭农场的形成难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深化生态农业理论研究,鼓励生态农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应用和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联合中南财经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生态经济》杂志社,于1993年6月14日至17日在武汉市举办了“全国首届生态农业高级讲习班暨评奖大会”,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土地利用双向变化动态模型等数学模型对梧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中存在耕地一直在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土地利用潜力与转型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殿成 《经济地理》2004,24(5):657-660
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是山东省土地利用战略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用地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土地的多元化利用;加强土地整理复垦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和粮食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城镇土地产出率;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及城镇体系规划;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高层次高内涵的农业生产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经济理论正是在这个新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态农业概念。所谓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的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渔的比例,以实现生态、经济和动态效益统一的农业生态体系。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以保护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人类与自然之间、动态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不造成环境退化为前提,在此原则指导下,通过采取适用、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1984年,原云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玉溪地区行署环境保护办公室和通海县人民政府,确定通海县杞麓湖盆区域为生态农业建设试验区,并将通海县列为全省第一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在全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用了近半年时间,进行了生态经济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探索了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编制了《通海县杞麓湖盆区域生态农业试验设想  相似文献   

15.
永泉乡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耕作制度、营造防护林,培肥地力等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郫县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已成功地完成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成都市郊休闲农业旅游的市场竞争,郫县传统的生态农业旅游升级为都市型农业旅游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根据郫县农业旅游发展的实际,就此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一种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它也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系统。国外从70年代开始发展这种新型农业。我国引入生态农业概念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建立了县、乡、村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共200多个,从1994年起,我国开层了5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建设。有识之士认为── 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是对传统线性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环节是把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理想的目标是污染零排放,形成农业生产的闭路式物质循环系统。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走"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河南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渊源及内涵;归纳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一般模型;针对河南不同地区特点,构建出平原粮食主产区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水域生态系统农林牧副渔一体化模式、山林果园立体种养殖模式、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四种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从思想、规划、制度、技术、宣传、推广六个层面,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巧家县新华区大坪乡运用农业区划成果,进行生态农业的探索,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收到较好效果。1986年粮食总产599904斤,比上年增产66423斤,增长12.45%;农业经济总收入324960元,增加72739元,增长28.83%;人口增长1.16%,人均有粮344斤,人均有钱186.44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梅村镇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六大科技园区,探索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