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相辉 《改革与战略》2010,26(4):134-137
文章旨在研究企业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即构建制度需求主体。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残缺,这是企业发展的症结之所在,也是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只有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合理的产权安排,才能构建真正的市场产权主体。产权主体的构建过程,是利益的重组过程,更是利益的创造过程,也是实现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健 《开放导报》2006,(1):91-93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以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为主,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却又为了自身和集团利益片面强调垄断和管制,导致了“行为悖论”。  相似文献   

3.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依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需求出发,推进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创造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环境;研究和设计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施绍祥 《江苏经济》2001,(12):12-13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曾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都取得过阶段性成果,适应了一定时期经济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需要。但是,由于旧的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政府的职能范围、运行机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机构改革始终还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人事制度中的任前公示制、任期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廉政机制、离任审计制、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等也难以完善,实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目标,也有一定的难度。所有这些问题,都同机构改革法制化、制度建设薄弱有关,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要尽快制定符合国际贸易准则的法律、法规和规则,使各个经济竞争主体在市场运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要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尽可能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实行国际惯例的行政登记、备案制度,提高我国经济主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反应能力。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正确指导、引导和协调各种关系,能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维护各民族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能保证全国市场的统一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以谋取我国人民的最大的利益。这是制度创新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分税制实施以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明确的地方收益权,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事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由此会出现调整制度的需求。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无疑会产生正面效应,但也有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据此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有许多的"沉睡专利"存在,其专利无法发挥出其价值,为了促进各专利权人的创新动力的提升,专利法在经过几次修订之后,正式引入了"当然许可制度"。文章首先对当然许可申请阶段、公告阶段、实施阶段的利益平衡进行分析,对当然许可撤回阶段、可救济阶段的利益平衡进行讨论,促进各专利权人的创新动力的提升,增强了各专利权人的创新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利用制度外溢实现制度创新是一条比较容易实现的创新路线。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存在问题是制度创新薄弱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 ,应该特别关注制度外溢。  相似文献   

9.
温涛  谢家智 《改革》2007,(8):65-70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路径。必须准确把握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并在制度创新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分税制实施以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明确的地方收益权,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事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由此会出现调整制度的需求.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无疑会产生正面效应,但也有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据此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研究郝书辰1994年以来进行的新一轮企业改革,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它将从根本上触动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使权利重新分配的阻力成为企业制度创新的最大障碍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一、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制度创新新...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行、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现实当中政府绩效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阻碍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我国应从制度创新的角度,通过完善和补充相关制度,以提高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英 《特区经济》2005,(9):347-348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创新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制度重新安排或制度结构的重新调整。它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交易与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就是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即权利的重新界定。在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之前,有效制度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制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强制性制度推行方式中,制度的需求者在决定制度的数量和形式上完全是被动的,但对于制度需求的迫切程度一定意义上表达了在不同制度要求水平上的供给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的近3…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制度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先农民私有、后集体公有的变迁历程。根据农地产权性质、生产组织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把农地制度变迁轨迹划分为私有私营、私有公营、公有公营和公有私营四个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系统考察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为推进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是指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过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的变化、制度缺陷、利益诉求、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等,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阻力因素主要包括现行法律和制度安排、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政府治理的惯性、风险的存在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征地补偿制度的变迁历程将征地制度总结为政府主导的征地模式。按照不同阶段征地制度下政府与农民在征地活动中的相对地位将征地制度的变迁分为探索阶段、强化阶段和转型弱化阶段,文章发现随着征地制度的改革交易成本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下降。征地制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征地问题将不断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在慈善机构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推动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主体力量的强大要求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逐步减少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同时国家也有责任激活个人和团体等社会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国家与非盈利组织和慈善组织为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供给体系。制度变迁,尤其是交互式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制度主体:国家、市场、社会各力量之间经过反复多次博弈而达到的均衡选择,是一种利益调整和认同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公民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慈善组织等社会主体本身具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与能力,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辅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实现综合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交互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经济改革以来,随着社会各部门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民收入问题备受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是十六大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制度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收入波动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8年,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民收入显著增长。1984年,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各类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形式下政府获取到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新抓手,但是由于这一制度正处于新兴阶段,其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题,分析了创新发展供给侧改革下这一制度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慈善机构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推动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主体力量的强大要求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逐步减少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同时国家也有责任激活个人和团体等社会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国家与非盈利组织和慈善组织为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供给体系。制度变迁,尤其是交互式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制度主体:国家、市场、社会各力量之间经过反复多次博弈而达到的均衡选择,是一种利益调整和认同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公民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慈善组织等社会主体本身具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与能力,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辅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实现综合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交互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