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杨朝晖,张弘一、引子随着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集团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总数已近三千家。企业集团的发展有利于深化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重塑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将国有企业按规模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按技术管理指标分为高素质企业与低素质企业;按行业间的联系规律分为上游基础性原料性行业和下游加工性行业;按其社会功能来分为公益性福利性行业和非公益性行业的话,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总体上可概括为“四进四退”:(一)国有经济进入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从中、小企业中逐渐退出。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具有合理先进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其雄厚的资金、庞大的规模、先进的技术、众多…  相似文献   

3.
退给市内企业集团,壮大集团规模和实力。按照“择优扶强、强企扩大、扶强并弱、强强联合”的基本思路,先后组建15家大型企业集团,扩大资产规模,提高控制力和竞争力;退给民营和自然人,大力发展股份制。对国有大型企业,主要采取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引进外资、股票上市、企业相互参股等方式,降低国有股比重,实现股权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省重点企业集团(确定工业企业136家,尚存135家;确定商贸交通电信企业31家,纳入统计的29家)作为省委、省政府实施“企业集团带动战略”的龙头企业,在全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2003年6月末,23家重点企业集团出现亏损,亏损面14.02%,亏损额5.22亿元。  相似文献   

5.
理顺企业集团内部关系的几点思考□黄成芝近几年来,上海市商业系统以行政组合办法,组建过一批商业企业集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来,在行政推动下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一批商业企业集团。这些商业企业集团的组建,对于壮大本市商业企业实力,扩大开拓市场能力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情省力》2004,(4):22-24
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本文对合肥企业集团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企业集团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范畴,其构成指标体系也较复杂,文章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2003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研究报告》所述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参与评价的是纳入合肥市2003年报统计范围的51家企业集团。当指数小于60时,表示竞争力较弱;当指数在60~70时,表示竞争力偏弱;当指数在70~80时,表示竞争力偏强;当指数大于80时,表示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强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路是理顺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健全各种财务活动规范制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路径是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有效调节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说,强化资金管理是企业集团财管理活动的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上海改革》1998,(5):37-42
鼓励混合制经济的崛起,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及产权交易,加速乡镇企业改制;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企业集团的形成;面向市场,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走出了粮经型多熟制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短借长投行为入手,基于内部资本市场和“大而不倒”幻觉构建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企业集团这种独特组织形式如何影响成员公司的短借长投,并使用2003-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政策驱动的工具变量回归和基于企业集团状态变更的事件研究进一步识别了企业集团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的因果影响。其次,企业集团对短借长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就集团层面而言,扩张规模越大,企业集团对短借长投的影响就越显著;在成员公司层面,这种影响对大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低治理水平企业更加显著。最后,我们从风险视角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指出“大而不倒”幻觉可能来源于只看到短期风险下降而忽视了长期风险累积,并且短借长投在企业集团内部具有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港口企业集团规模迅速扩张,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然而,由于管理制度没有创新,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不能适应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而复杂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控制与防范经营风险,保证和促进企业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从我国港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出发,分析现有缺陷,提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技术创新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腾飞的翅膀。企业集团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以高质量、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商品赢得客户,占领市场;才能摒弃以那种争投资、上项目、低水平重复的观念和做法,实现由注重外延式粗放式向注重内涵式转变。科学技术在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俭 《北方经济》2007,(4):52-53
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关系着整个企业集团的生死存亡。如何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就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组织之一的企业集团制度变迁导源于市场竞争和交易关系的多样化,在市场竞争的态势下,完善企业集团协同治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企业集团协同治理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从内部和外部生成环境探讨我国企业集团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外部协同治理和内部协同治理这样两个角度对完善我国企业集团治理进行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4.
王杨 《中国经贸》2010,(12):162-162
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本质是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具体表现为:一是衡量并确定企业集团的资金需要量;二是筹集企业集团所需要的资金;三是有效地使用企业集团的资金。如何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呢?本人就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体验以及对其他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的调查,谈谈资金结算中心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恒立 《中国经贸》2014,(6):148-149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数量的不断增加,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发展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集团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必要加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挖掘现有形势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提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10,(3):19-19
3月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任总指导、用友NC管理研究中心近十名专家学者联袂推出的《重组创新升级一国资系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幸福之路》白皮书在北京发布;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用友NG联合举办的“管理谋攻2010——中国大企业集团管控高峰论坛”也在全国12个核心城市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周仁 《辽宁经济》1999,(10):19-19
辽宁省企调队对90家企业集团进行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辽宁省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有了一定进展,但一些集团的发展仍不够理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一、企业集团经营建设形势较好1.经营规模扩大,实现利润增加。此次调查90家企业集团共包括867户成员企业,平均每家集团9.6户;资产总计达3353亿元,比去年增长12%,平均每家3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57亿元,比去年增长4.8个百分点,平均每家13.96亿元;从业人员105.5万人,比去年下降了6.8个百分点,平均每家1.17万人。1998年全年实现利…  相似文献   

18.
齐晓林 《中国经贸》2014,(23):184-18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集团如何把握好时机,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也就成为企业集团在发展层面的战略目标。而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上,由于其处于企业集团在经济活动上的核心地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从财务管理工作上着手提高企业的健康运行与市场上竞争实力也就成为大部分企业集团的主要突破口。因此,本文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上,主要从目前较为先进的ERP下的企业集团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上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相关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工作上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庄建 《中国经贸》2013,(22):161-161
企业集团指的是以集团公司为主导所构建的法人联合体,集团公司在企业集团的组织平台下,对集团所属企业成员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政策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企业集团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进行逐级授权,对企业集团财务进行分层、分权的管理。集团企业,不仅是集团财务的管理者,而且还是集团企业的主要母公司,在企业集团财务中处于重要的核心管理地位。  相似文献   

20.
温世梅 《中国经贸》2013,(2):160-161
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内部控制措施,规范企业集团的权力运行,强化企业集团的监督约束,能够提高企业集团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