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常胜将军。他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之后,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奇兵,打硬仗,连灭魏、赵、代、燕、齐等国,最后率部与刘邦于垓下合围项羽,使刘邦能够得以获胜。由此。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对群臣说:“连军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将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三杰”。  相似文献   

2.
庄德相老板     
杨轶清 《乡镇论坛》2010,(36):34-34
<正>在中国人的口里有四位著名"老板"——刘邦、刘备、宋江和唐僧。刘邦君临天下之后有一次与臣下闲聊,他说我刘某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抚百姓、给粮草不如萧何,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说完他话锋一转,"虽然我这些本事不如你们,但我能‘将将'——你们服我管"。所以"一无所长"的刘邦做了大老板。  相似文献   

3.
史载: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可谓匠心独运。他曾说过“吾之安民治国不及萧何,运筹帷握不及韩信,谋略智计不及张良,然吾唯能知之善用之”。确实如此,刘邦凭借他的“知之善用”统领汉军,逐鹿中原,最终战胜了勇冠天下的楚霸王项羽而成霸业。 刘邦“知人善用”的故事,虽然已逾两千年了,然其“知人善用”的才能,却值得当今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管理学上有一个“奥格尔维定律”,说的是一种人才现象,大致意思是说“每个企业家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企业就能发展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还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5.
张良--刘邦的首席谋士,曾为汉朝的建立及稳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能谋善谏也是值得秘书工作者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刘邦在总结汉军由弱变强,战胜项羽时,把自己尊重人才,发挥张良、萧何和韩信等人的作用视为一条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哲理的故事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相似文献   

8.
用人与实绩     
宋朝王安石说:“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所谓人才,就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并非全德全才.汉高祖刘邦善于用人,称雄一世,建立了西汉王朝,但他并不是处处都比手下高明,自知谋事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就人才而言,由于所受的教育,成长环境,志趣爱好和生理特征的不同,其类型和特点是多种多样的,以人才的智能结构分,有统帅型、组织型、智囊型、实干型;以气质结构分,有急躁型、活泼型、胶滞型、稳重型;以专业领域分,有科研人才、政治人才、军事人才、艺术人才;人才还可分为专业型和多才型,早熟型和晚器型,现实人才和潜在人才等.在使用干部时,只有深入了解干部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把干部任用到最能发挥其特  相似文献   

9.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矧∈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相似文献   

10.
张良忍气     
《人力资源》2008,(8):77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但见对方年老体衰,而自己年轻力壮,便克制住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相似文献   

11.
张培宇  彭锦秋 《企业导报》2014,(20):119+112-119
本文从刘邦简史、名人对其评价等各方面客观分析他的成功,并深刻分他在使用能臣良将上的才能,为中国企业家提升领导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朝初年,大臣魏无知向刘邦举荐了降臣陈平。因为深信魏无知,刘邦立刻封阵平为护军中尉。然而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对刘邦说:“陈平只有花拳绣腿,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无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现在刚刚做了官,就收受别人的贿赂。重用这样的小人,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3.
<正>人不能太有本事,太有本事了就难免要骄傲,一骄傲就目中无人了。这样的人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个平庸的世界,你有本事已经够不讨人喜欢了,又骄傲就更惹人嫉恨。西汉初年,韩信很有本事,战场上一肚子韬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刘邦带出了困境。刘邦的天下,难道不是韩信替他打下的?韩信太有本事了,于是便遭人妒忌。不但大臣妒忌他,刘邦也忌讳韩信。于  相似文献   

14.
李延杰生于1952年。他祖籍在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刘邦衣锦荣归的歌风台,离他老家不远。2200多年前,刘邦在歌风台上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凯歌,而今的共产党员李延杰迎着戈壁风沙,把天山当作歌风台,用自己的生命谱写改天换地的《大风歌》!  相似文献   

15.
周昌的骨气     
周昌在沛县随刘邦一起举义,一路过来,杀过敌。建过功,但与黥布、彭越等人比起来,不过是小儿科而已。待到汉朝初建,他却照样封侯。因此,就有人说,周昌封侯。凭的不是业绩,依托的是高祖刘邦的人情。其实不然,周昌虽功不显赫,却有与众迥然不同的秉性,那便是耿直、刚强、不畏强权、敢怒敢言。大汉初期.萧何、曹参皆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却也对周昌礼让三分,敬畏有加。如此看来,周昌封侯,未必就没有皇帝更深远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高帝说道:“各位列侯、各位将军,不要对联隐瞒,都来说说这个道理: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呀广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略地,攻占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恨,对贤能的人猜疑.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所以被我捕捉打败的原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知人善任,这是谈及领导艺术时经常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而刘邦却做到了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地明白一个领导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知道调动部下积极性的方法,了解下属所具有的才能,并懂得将在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位置.一位杰出的领导首先能网罗人才.其次要让他们各尽其善,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刘邦深谙此道,让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将团队工作治理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8.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9.
刘邦的<入关告谕>,是西汉时期的一篇经典性下行文书.过去有幅对联,叫做:"春风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汉文章",自然包括汉代公文.汉代公文,以西汉为优;而西汉公文中的下行文,以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的诏令为最佳;而在刘邦的诏令中,则以<入关告谕>为最优秀.  相似文献   

20.
萧何是中国古代著名丞相,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的得力襄助:萧何原是文吏,在夺取天下的连年征战中,萧何不曾参加一次战役,未有尺寸之功,刘邦却力排众议,裁定他功冠群臣,因而封邑户数最多。汉王朝建立后,他是第一任丞相,并担任此职一直到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