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丽丽 《财会通讯》2010,(9):63-65,71
本文实证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权制衡作用以及所拥有的所有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但是其余大股东的制衡作用并不能有效的抑制这种现象;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正向激励的作用,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负向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以2004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聚类、均值比较与检验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约有80%的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并不一致.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特征,可以将上市公司划分为两类: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和高持股比例低分离度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趋同之势,与此同时部分依然分离的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4.
实际控制人作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企业扩张决策制定和实施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浪潮中,民营企业扩张活动愈演愈烈,而相当部分企业在短暂的高速扩张后很快陷入困境。文章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实际控制人异质性对企业扩张速度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背景特征对企业不同扩张方式下的扩张速度决策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由格力集团变更为珠海明骏后,公司变为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文章以董明珠团队控制权在第一大股东变更后的变化及如何实现制度化控制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国有大股东格力集团控股下,董明珠团队通过为股东创造优秀的业绩进而获得了股东支持并取得了董事会实质控制权,但这种控制是非制度化的,并不稳定.第一大股东变更后,董明珠团队通过珠海明骏的投资关系和协议约定得以对珠海明骏产生重大影响并获得部分董事决定权,由此董明珠通过制度化方式增强了对格力电器的控制.研究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进而得到股东支持是增强控制权的基础,而通过合伙企业持股架构和董事的协议约定则是实现制度化控制的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6.
角雪岭 《会计之友》2007,(12X):70-72
本文以2004-2005年沪、深两市177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层级、终极现金流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四个方面研究了上市公司金字塔持股结构特征,从制度背景角度分析了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情  宋从涛 《会计之友》2012,(30):74-77
文章以2008—2010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字塔层级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两个维度刻画金字塔结构,实证研究了金字塔结构对民营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背后的金字塔层级越多,公司业绩越差;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公司业绩越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民营企业寻求政治身份成为比较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为方式。本文从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政府背景出发,将民营化上市方式、成长性、控制权等特征纳入研究模型,研究政治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对民营企业融资规模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实际控制人政府背景强度对企业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政府背景与融资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背景强度与融资规模正相关,但是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特色的法定代表人制度,以2006—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是否引发审计师的风险应对行为。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的企业,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费用。机制检验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后,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增多,使得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以应对企业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非控股大股东、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负向调节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识别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变动产生的风险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控制权私利研究的理论成果,以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为前提,分析处于不同控制权区间的终极控制人的控股动机.  相似文献   

11.
“掏空”一词源于Johnson等(2000)对Tunneling(隧道)一词的引申,又被译为“隧道挖掘”或“利益输送”,其主要含义是指对公司有控制权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为研究对象,对民营上市公司草原兴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原兴发的最终控制人巧妙利用金字塔控股结构,在控股公司之间进行大量的关联方交易,隐蔽地掘取上市公司的资金,证实了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最终控制人掏空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违法违规情况,探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行为频发的原因,提出重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观念并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压实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法律责任等相关建议,旨在为遏制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违法违规提供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板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7,(4):85-90
选用2011-2015年663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实际控制人类型为标准将家族企业分为三类。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N"型非线性三次函数关系,最优股权在20%—25%之间;但在不同类型的家族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各异;企业价值与股权制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建议: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利用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避免过度关联交易,进行科学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宋力  华超 《财会月刊》2020,(19):39-45
通过多案例研究视角探究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采用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嵌入非参数检验,发现与有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相比,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呈现出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异常高管薪酬、异常在职消费、高管努力程度不足、投资效率不佳。通过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研究,以期对企业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保障投资者利益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的企业往往会引起第三方机构和媒体的关注,而实际控制人的境外居留权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对企业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期刊(除学位论文以外)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展开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的...  相似文献   

18.
吕凡 《会计之友》2012,(26):81-83
文章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利益输送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最终控制人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最终控制人持股比例、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与事后惩罚力度是影响最终控制人利益输送行为的重要因素,最后为遏制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利益输送行为提供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7~2009年三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上所发生的以上市公司为标的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并购过程中控制权转移的影响和并购前后投资效率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并购目标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与并购过程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具有显著的关联,并购交易前后资本投资效率具有显著变化。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并购交易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容易发生控制权的转移。(2)并购交易后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比并购前显著改善,其中未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比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非效率投资程度改善更为明显。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总体上支持了并购效率理论及协同效应理论,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支持了自由现金理论和管理者自大理论,丰富了公司治理及企业管理研究文献,为公司治理和改善投资效率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