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旅游者对旅游产业提出了新的审美和体验要求,游客对精神文化层次的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剧增,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融合,在旅游区涌现出一批旅游演艺产品,如张艺谋"印象丽江"、登封"禅宗少林";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5,(7):31-34
源于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引入品牌管理领域,开创了从生态角度认识品牌的新视角。本文选取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的石门栈道风景区进行个案分析后认为,当多样的旅游资源共存于同一景区时,或同样的旅游资源共存于相邻景区时,极其容易导致单个景区的品牌生态位出现偏差,出现旅游品牌定位泛化、资源利用不足和品牌之间缺乏协同的状态。在全域旅游时代,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游客体验成为一种趋势。从品牌塑造过程看,景区建设需要重视旅游品牌生态位的调整,重新思考品牌定位、重塑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内涵;从品牌营销策略看,景区旅游品牌的打造需要重视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品牌形象特化、目标市场带动与品牌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3.
旅游企业率先创建“中国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服务"应成为中国的一个新形象、新品牌,并与"中国制造"一起影响世界。旅游业是中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应成为实施"中国服务"战略的重点产业和先导领域。旅游业实施"中国服务"战略,应针对旅游消费特点,实施定制化;吸收国际模式精华,突出中国化;从面向国民开始,有序推进;通过示范形成模式,全面推广。首旅集团作为国有大型旅游企业,在培育"中国服务"品牌方面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4,(12):84-8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支柱,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兴衰成败;旅游是文化价值表现的重要载体,旅游文化的发展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方式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体验旅游。在这一过程中,旅游消费者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优势,打造地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是推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以吉林省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体验经济的旅游品牌营销——以丽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莉 《现代企业》2009,(11):58-5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就旅游业而言,旅游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而热衷于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现代旅游娱乐方式。旅游品牌营销需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为游客创造出最大的体验价值,营造美好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商标"脱贫"的重要意义 为他人品牌和商标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中小企业商标"脱贫"对企业致富、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盈利致富是企业的目标、生存的根基和发展的条件。"成功的商标可以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利润"。美国耐克公司自己没有一家工厂,仅靠商标和品牌运作,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商标"脱贫"的重要意义 为他人品牌和商标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中小企业商标"脱贫"对企业致富、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盈利致富是企业的目标、生存的根基和发展的条件。"成功的商标可以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利润"。美国耐克公司自己没有一家工厂,仅靠商标和品牌运作,  相似文献   

8.
陈骊 《东方企业文化》2014,(12):198-199
Facebook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各国旅游目的地纷纷在Facebook上建立账号进行旅游营销,而中国旅游目的地也已经有意识地参与到这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中。本文以Facebook杭州旅游专页为例,从品牌塑造、帖文特色、互动活动、广告投放方面探寻中国旅游目的地Facebook专页运营方式。研究发现:(1)品牌塑造依然是旅游营销的核心环节,能够在此基础上整合Facebook专页运营。(2)帖文和活动需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和特色深度结合,并借助于重要议题设置和网络体验营销,以便加强粉丝记忆和感受。(3)广告投放必不可少,但对增加有效互动效果不明显。未来,建议增加Facebook内部意见领袖公关,并尝试加入杭州旅游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9.
永泰素有"中国李乡"、"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温泉之乡"等称号。永泰县质监局立足区域优势,将帮扶优势企业,培养企业名牌意识,实施标准战略,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等措施贯穿实际工作中,带动旅游景区品牌的提升和永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整体发展。目前"永泰李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永泰县青云山景区、天门山景区、赤壁景区获国家4A级称号,并通过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试点验收,永泰县生产企业获省名牌1项,获市产品质量奖6项。  相似文献   

10.
蔡昌林 《中国就业》2011,(12):26-27
蜀绣,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四大名绣"。"蜀绣之乡"——郫县,为保护和传承蜀绣艺术,全力打造"郫县绣娘"劳务品牌,以"传承蜀绣艺术、推进产业发展、促进灵活就业"为思路,积极探索蜀绣产业与富民工程、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化运作,形成行内企业(含个体绣坊)过百,从业人员上千,相关产值过亿的产业格局,走出一条"以开发促保护,推品牌强产业,谋发展促就业"的具有郫县特色的劳务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作为新型的、能够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之间产生“双赢”效益的旅游模式,在吉林省旅游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依托基于顾客体验及生态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从文化体验的视角分析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吉林省发展文化体验型生态旅游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泰宁地处福建西北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魅力名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等1块世界级、15块国家级旅游品牌;旅游业是其主导产业,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三分之一,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四分之一,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澳门入境旅客的增加,澳门零售业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发展困境。文章提出推广澳门零售业品牌应该要丰富澳门城市的品牌形象,让"购物体验之都"成为世界人们心目中对澳门新的印象;其次就是比附香港的零售业和傍依澳门的博彩业以加速澳门零售业品牌的推广,将"内忧外患"的困境变成发展的机遇。最后,提出了具体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演变,旅游品牌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品牌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引入品牌生态位宽度和品牌生态位重叠概念,从品牌资源、品牌环境、品牌创新和品牌认知四个维度构建旅游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十三个区域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各旅游品牌发展现状及相互之间品牌的竟合关系,优化桂林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旨在提升桂林国际旅游品牌综合竟争力。  相似文献   

15.
贾江伟 《监督与选择》2010,(10):157-157
9月15日,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LEXUS雷克萨斯正式推出"全方位品质体验"理念,旨在使消费者在体验LEXUS雷克萨斯卓越产品所创造的驾乘乐趣的同时,更加全面地感受到LEXUS雷克萨斯品牌所带来的愉悦与领先的尊崇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分析了江西赣州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和"红色古都"整体形象的定位,进而提出了在"红色古都"形象定位不改的大前提下应该增加"品牌宣传语",确立"赣州"为宣传凝聚重点,调整"红色古都"视觉形象的设计思路联动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的核心旅游产品,知识型旅游体验是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核。因此,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先探讨了知识型旅游体验的概念以及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再讨论了民族地区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主要形式,随后对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升钟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以建设5A级景区为目标,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知名旅游地,着力将升钟湖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 体育竞技、 养生度假、 商务会展、 创意文化体验、 科技博览等多功能于一体,能够为游客带来多种新鲜旅游体验的高端品牌.本文通过对升钟湖的一系列旅游开发,发现其中存在的生态影响问题,解决其旅游开发与生态平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消费者不能像实物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其形象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旅游城市竞争的关键是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个性鲜明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占据优势地位,重庆亟需加强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塑造工作。文章围绕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服务质量、宣传营销、品牌管理这七大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塑造要素,并通过对重庆旅游城市形象历史演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营销背景下重庆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