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诈骗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短信已经成为众多手机用户的重要通信手段。截至2005年9月份,当年的移动短信业务量累计已达到2185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2%。但是,短信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短信陷阱、垃圾短信、短信诈骗等等。特别是短信诈骗.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08,(4):82-82
“垃圾短信”近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移动明确表示,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治理,对于垃圾短信只要发现会立即查处。同时,中国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垃圾短信的治理力度,在全国部署了对垃圾短信发送端口的排查工作,已关闭了被举报并查实的多个违规端口,同时加强了对短信流量的监控和对垃圾短信的拦截。  相似文献   

3.
垃圾短信的来源 垃圾短信一般来说是短信发布者在没有征得手机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批量发送具有广告性质的各类信息,其中还包括一些违法和欺诈信息。  相似文献   

4.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在工作间隙、等公交车、挤地铁、看电影、聚会空闲等能发掘玩手机的时间,手机屏幕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有的一天当中少则一条、两条,多则几十条,甚至上百条。信息种类繁多,有房产广告、优惠促销、家教信息……消费者的手机屏幕塞满了这些不请自来的短信。手机屏幕是谁的自留地?手机屏幕是否要接受某一信息,应该谁说了算?  相似文献   

5.
你收到过垃圾短信吗?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收到过。其中有一点不少人都感到很疑惑:对方明明不知道自已的手机号码.为什么自己还会收到垃圾短信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业》2010,(4):70-71
又是一年3·15。业内专家透露,几年来3·15电信业务维权大多关注手机吸费、垃圾短信、恶意定制和退订难等热点问题,但是今年手机病毒爆发威力渐成消费者头疼的问题。仅2010年春节期间电信部门就收集到10万人中招彩信炸弹病毒的反馈数据。该病毒运行后会自动发送彩信并链接到色情网站,有的手机可以达到一个小时向外发送200条彩信的频率。业内手机安全专家认为,彩信炸弹病毒至少影响到2000万手机用户,而且其持续增多的变种仍在扩散。  相似文献   

7.
最火的增值电信业务是什么?短信!服务问题最多的增值业务是什么?也是短信。这可能是1998年我国开通短信息业务时,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短信业务在我国发展变化之快,着实令人叹为观止。2000年,国内全年发送短信才10亿条,到2001年为189亿条,2002年上升为900亿条,2003年为1370多亿条,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2177.6亿条。短短几年的时间,短信不仅取得量的几何级增长,而且内容也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8,(7):80-80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开展垃圾短信息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从6月11日开始至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垃圾短信息整治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垃圾短信治理面临的挑战 面对垃圾短信的泛滥和社会危害,尽管从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到电信、移动、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以及信息内容服务商等都采取了对应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反垃圾短信行动经常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长夜漫漫却惊闻半夜“机”叫,相信很多用户都和记者一样,有过无数次睡梦中被垃圾短信骚扰的“惨痛”经历,点歌、中奖、买房、卖炮、走私车、假发票、小药丸、飞机票、汽车美容、餐饮广告、买凶杀人、招聘传销……内容丰富而又千奇百怪的垃圾短信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睡眠,还极大地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使有些人钱财被骗,更使得运营商屡遭投诉……说起垃圾短信的危害似乎怎么也说不完。伴随着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垃圾短信的来源,对“垃圾短信”的声讨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仅靠声讨,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喧嚣之后更需要我们对垃圾短信治理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找一找垃圾短信的源头所在,开一剂治标又治本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移动短信息业务因其方便快捷、形式新颖,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也为部分信息服务商(SP)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在短信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少数信息服务商在经营中存在着不规范行为,加上移动通信企业短信业务管理暂时还不够完善,“短信陷阱”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资费不透明、未定制短信息却被收费、退订难、投诉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用户反映尤为强烈。为此,信息产业部于2004年4月15日出台了《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了移动通信企业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合作提供移动短信服务的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2.
“X卧底”病毒引发手机安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资料统计,截至2010年年末,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8.59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了64.4部/百人,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更高,手机病毒、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已经成为手机用户最为关注的三大安全隐患。相对于人们熟悉的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手机病毒对许多人而言似曾认识却又有些陌生,殊不知手机病毒却是危害更大、影响更为恶劣的毒瘤。  相似文献   

13.
调查通报     
网络短信走俏 宽带服务升温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此次热点调查报告包括网络短信息和宽带两部分内容。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  相似文献   

14.
手机实名制被认为是解决垃圾、不良短信的一种长效机制,可以从源头上实现对短信业务的可管理、可监督.从而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利益。推行实名制,需要相关的立法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信息安全成为2009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核心议题,电信运营商被封为“垃圾短信源头”,其中某移动公司更是不幸成为靶心,被CCTV拉到全国人民面前“裸奔”了一回,真是有点可惜、可叹、可思!  相似文献   

16.
王春晖 《当代通信》2005,(17):34-35
近年来,移动短信息业务因其方便快捷、形式新颖,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也为部分信息服务商(SP)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在短信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少数信息服务商在经营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加上移动通信企业短信业务管理暂时还不够完善,“短信陷阱”问题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对资费不透明、未订制短信息却被收费、退订难和投诉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用户反映尤为强烈。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2日全国爆发的超级手机病毒,据专家分析并不属于技术性很高、隐藏性好的病毒软件,而且属于半成品.然而它通过蠕虫似的传播,在短短几小时转发病毒短信1280万余条,感染手机用户11万~12万.由此,引发了社会对移动应用软件的安全、移动终端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用户对软件安全意识等问题的担优.  相似文献   

18.
环球通信     
BT意在固话引爆短信狂潮英国电信公司(BT)日前推出了一项新服务,用户可用手机向固定电话用户发送文本短信。公司自称此举将在英国掀起新一波短信热潮。手机用户向固定电话用户发送文本短信时,该固定电话不管是否具备短信功能都能收到,因为文本信息可以被转换成自动的语音留言,甚至连一些特殊的字符和符号都能表达出来。不过,反过来,由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局限性,语音信息还无法轻易地转换成文本信息,所以固定电话用户暂时还无法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除非他们拥有一台具备短信功能的话机。目前在英国,沃达丰、T-Mobile、3公司、BT移动部门等…  相似文献   

19.
王翔 《当代通信》2003,(4):29-30
多媒体短信业务(MultimediaMessaging Service,简用MMS表示)在概念上与SMS(短信息业务)和EMS(增强短信息业务)非常相似,可以理解为是SMS向多媒体的演进发展。但与SMS和EMS不同的是MMS对于信息内容的大小和复杂性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MMS不但可以传输文字短信,还可以传送图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短信息立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海英 《当代通信》2003,(17):60-61
手机短信息(SMS)似乎一夜之间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而后又迅速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短信息市场的迅速繁荣却引发了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新问题,为法律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短信息引发的三类法律问题 归纳起来,目前由短信息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