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照《起重机设计规范》和起重机结构计算原理,对抓斗桥式起重机出现的几个障碍原因进行分析,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经多年运行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抓斗桥式起重机各项工作性能均达到现行设计指标,改造方案对消除起重机缺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了保证行车的正常运行,平常应保持对行车进行巡点检和维护.  相似文献   

2.
汽车报废回收是汽车生产的逆过程,汽车生产方式变革最终将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终结传导至末端的报废回收,并对报废回收的生产组织结构产生决定作用。对目前兴起的跨集团间共用平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对汽车报废回收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在汽车报废回收这一非竞争性领域,以共用平台为载体,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精益化汽车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钢铁产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促进钢铁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是当前中国实施“双碳”战略目标下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和Web of Science论文检索平台,对全球废钢铁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从年度分布趋势、研发国家、研究机构、技术领域、研究人员等多个维度展示了钢铁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发展态势。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分析中国钢铁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并对中国未来钢铁产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广西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很大,污染减排形势严峻,但另一方面,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这种状况加剧了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增值税政策调整,一方面使该行业增值税入库税款增长,带来了收入效应;另一方面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的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本文对现行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内容进行了诠释,分析了新政策实施前后的对比变化,揭示了增值税政策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对促进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税收监管效能提出若干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在资源与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废旧汽车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形成集经济、环境和生态为一体的低碳汽车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比国内外汽车回收处理现状基础上,从回收体系、技术投入和激励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回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废旧汽车资源化回收利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地铁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中出现槽壁失衡,塌槽造成抓斗被埋的工程实例,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弹塑性模型厦有限元计算分析.分别针对微承压水、施工附加荷栽及抓斗吸力对于槽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第④层土体较严重的粉砂性和施工机具频繁的扰动是造成槽壁塌孔的主要原因,并从理论上论证了槽壁两侧进行旋喷加固对于减小槽壁水平变形和控制破坏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回收模式,在政府规制的前提下,利用博弈论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回收(M-R模式)、制造商和第三方混合回收(M-T模式)以及零售商和第三方混合回收(R-T模式)三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最后求解并对三种模式的最优决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M-R模式和M-T模式对制造商最有益,即制造商参与回收对其自身效果最佳;M-T模式对第三方最有利;R-T模式则可以使零售商利润和系统利润同时最大化。(2)敏感性分析表明:各成员利润随政府补贴的增加而增长,随处理基金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处理基金的负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手机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导致了大量的废旧手机,已成为城市污染的一种重要来源。废旧手机回收不仅可实现部分资源的再利用,同时能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目前废旧手机的回收现状和回收模式,分析了造成我国手机回收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然后,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废旧手机回收的成功经验,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手机回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手机回收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回收的成功经验,以成都市4个居民小区为试点,采用单流程回收运行模式进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试点结果统计与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单流程回收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参与程度高(77.1%),回收可利用成分高(91%),平均每月每户回收量达2.2kg;以废纸再生利用为例,全国每年再生新纸182.9万t,节省木材731.8万m3、水18 296.8万m3、填埋场548.9万m3。推广应用该模式不仅可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且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显著,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推广使用中央空调余热回收技术和设备符合目前的中国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市场潜力巨大,将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相关企业的节能创收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本文论述了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利用的控制策略,包括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余热回收原理、低品位余热的回收以及高品位余热的回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水压机锻造分厂3群加热炉改造前与改造后在使用中的设备状况,改造加热炉的工作原理,余热回收系统的特点,讲解了,改造后加热炉热效率提高的相关技术和对比参数。  相似文献   

13.
孔凡刚 《当代经济》2016,(27):46-4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进行应用,而当其达到使用的寿命后,就会使其性能得到一定的降低,这时,就要将电子产品废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当前阶段中,为了使这部分废弃的电子产品能够重新的被进行利用,就建立了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模式,但是,这一模式的应用效果还不是很好,还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这时,在传统的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供需网理论,建立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供需网模式.为了使人们对这一模式更好的了解.本文就对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消费者参与废旧家电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5个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明确提炼出15个具体影响指标并对其予以合理量化。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借助MATLAB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动机是消费者参与废旧家电回收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经济动机中的回收价格起着关键作用;外部环境对回收行为的约束、引导与规范作用在目前这一时期影响并不大。最后指出了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幅缩短,废旧家电中含有的众多有害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就另一方面而言,废旧家电中所存在某些物质也是潜在的宝贵资源,若能够妥善地将潜在的宝贵资源回收利用又意味着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继制定和逐步完善了有关废旧家电逆流回收的法律政策,我国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废旧家电回收管理制度。综合对比了国内外废旧家电逆流回收体系与处理工艺,针对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中的缺陷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油气悬架简化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油气悬架刚度特性曲线,说明油气悬架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分析了悬架缸直径、蓄能器初始充气压力、蓄能器初始充气体积以及悬架簧载质量对油气悬架刚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排污是锅炉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锅炉排污的的概念、排污率的计算、辄污装置的合理性使用、排污热量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说明,达到重视排污、安全运行、减少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发展迅猛,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并占有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包装工业从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和废弃又是一个不断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过程,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包装工业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其生产、制造和使用等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实现其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对此,文章提出我国包装工业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大力推广生态设计,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包装减量化,加大包装循环利用,建立回收体系,加大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加强生产者责任者制度建设,以及过度包装的监管力度,全面促进包装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技术提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灾区建造了67万余套活动板房用于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在灾后永久性住房陆续建造完成后,这些活动板房的回收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对活动板房的回收处理目前尚未有可行性方案或政策出台。在对都江堰地震灾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一套包含活动板房建造、使用、回收、拆卸、再利用等各阶段的循环利用方案;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建立了灾后活动板房回收利用的成本效益模型,提出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求解政府补贴额度;最后,对当前板房的回收利用及今后应对措施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分类回收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三种方式中属于再使用和再循环的范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以及最终又能在分类后回收到多少垃圾?前者是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后者则是垃圾回收利用体系规划的数据基础,决定该体系各环节所需设施设备的规模、数量,并影响城市空间布局,这些都属于居民回收行为研究的基本内容。故而,研究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解决我国当前严峻垃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对垃圾分类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中,垃圾分类方法的合理确定;社会心理学、博弈论、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综合运用策略研究;从社区与非社区两个方面对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与内在关系进行辨析;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休闲场所之间垃圾分类回收的关联行为研究;场所尺度的空间行为差异、城市尺度的行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产生机理与演化机制研究;基于条件价值评估的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时间及费用承受能力研究等,及今后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