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晔 《财经研究》2008,34(6):30-40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中,企业是区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统计资料,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不同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数、排序位次的变更情况,从而获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绩效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各省市企业创新绩效的四维矩阵。实证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提升,以及创新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是区域企业自主创新应该共同实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长足动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我国30个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分析法得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力度不够,技术创新效率区域性差异明显、投入资源被浪费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结论。由此提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考核机制等政策性意见,以有效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何为有效技术创新至今鲜有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提出了有效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的概念,构建了基于“动因——要素——效果”路径的工业企业有效技术创新内在机理模型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创新有效度。然后,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环境两大视角,采用QAP方法对影响技术创新有效度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全样本、分时期和分时点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产出变量,尤其是资金投入和专利产出已成为决定省域创新差异的关键内部因素;而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则成为与其呈显著反方向变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知识创新阶段P~t采用投入导向BCC模型、科技成果商业化阶段P~(t+1)采用产出导向BCC模型,借助DEAP2.1软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综合效率整体偏低,但P~t阶段效率高于P~(t+1)阶段效率;60%以上省份属于非DEA有效省份,存在改进空间,且P~(t+1)阶段改进空间更大;70%以上省份属于规模收益递增省份,且主要发生在P~(t+1)阶段,中西部地区规模收益递增省份数量均超过相应阶段东部地区;投影分析显示,非DEA有效省份创新投入产出改进幅度普遍较大,其中P~(t+1)阶段产出改进幅度远远大于P~t阶段投入改进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理把握评价体系指标设置原则,从创新基础条件、创新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中部其他省份得到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知识创新阶段Pt采用投入导向BCC模型、科技成果商业化阶段Pt+1采用产出导向BCC模型,借助DEAP2.1软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综合效率整体偏低,但Pt阶段效率高于Pt+1阶段效率;60%以上省份属于非DEA有效省份,存在改进空间,且Pt+1阶段改进空间更大;70%以上省份属于规模收益递增省份,且主要发生在Pt+1阶段,中西部地区规模收益递增省份数量均超过相应阶段东部地区;投影分析显示,非DEA有效省份创新投入产出改进幅度普遍较大,其中Pt+1阶段产出改进幅度远远大于Pt阶段投入改进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良强 《技术经济》2008,27(10):1-11
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对于改善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链式模式和创新活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方法和概念模型;并以我国福建省为例,利用1995--2006年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福建省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市场实现等环节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自主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活动仍处于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状态,继续增加知识创新资源投入仍将是合理的;技术开发活动已进入了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无效率状况严重;设计制造活动的综合绩效较高,但2006年已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现象。最后,提出了适当增加知识创新投入比例、提高技术交易的实现效率、增加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比例等提高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特点;并通过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从潜在技术资源、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活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的地位以及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差距,找出了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明显,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省域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2003~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大部分地区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其拐点出现于2004~2005年间;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科研活动市场化程度、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产学研结合程度、科技人员投入对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各指标每上升1%,其效率将分别增长0.39%、1.01%、0.31%和16%,但科技经费投入对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10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根据各省级行政区的技术创新综合实力,将29个省级行政区分为7类。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测度了7类区域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并分析了回归模型的精度。得出如下结论:在分析期内,关键的技术创新产出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多数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较强,但国际竞争力仍偏低;专利产出和发明专利产出具有几乎相同的弹性结构;除了私营企业集中的地区以外,专利主要体现为发明专利;经费投入是影响技术创新产出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员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根据所有地区的共性和个性表现,就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整合制度逻辑和效率逻辑有助于调和现有矛盾,但是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忽略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微观要素与配置结构间的差异。以要素配置为切入点,将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划分为人员结构、人员层次结构与经费结构3部分,从产权性质视角打开企业创新投入的“黑箱”。结果发现:①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倾向于配置更多创新资源;②在国企的3种资源配置结构中,仅经费结构配置合理,能够显著提升创新绩效,人员结构配置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③相比之下,民企人员结构配置较为合理,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国企、民企人员层次结构配置均不合理且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民企善于发挥人的优势,而国企更能发挥物的优势。研究结论可为解释产权性质与创新绩效差异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将绿色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工业企业技术活动中,已经成为突破环境和资源约束、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将能源消耗量、三废排放量等纳入研究框架,运用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13—2018年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省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趋势逐渐缩小;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式空间分布格局,与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持上升的趋势相比,中西部效率水平不仅存在绝对水平明显偏低的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了增长幅度的差异;成果转化期的效率值低于科技研发的效率值,纯技术效率水平过低是造成两阶段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均大于1,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M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主要归结于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change,TC)指数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ML指数则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三大部门是我国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环节的重要技术创新主体,亟需评估其效率。采用“经费支出—专利产出—预期收益—实现收益”三步骤分析框架,利用已有统计调查数据,对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都偏低,企业部门每亿元经费投入实现的收益约为9733万元,科研单位约为1331万元,高校约为1166万元。该测算值是真实产出价值的下限,但真实产出不会高太多。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创新的产业应用目标指向性不明确、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以及企业能力制约等。最后,建议加快政府相关科技计划制定、加强成果评价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参与、优化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单评述有关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定量方法。并且以重庆市2007年工业企业创新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有效、技术有效和规模收益三个方面对重庆市23个区县的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对投入产出相对无效的决策单元分析其无效原因,并给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排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协同创新是促进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河北省旅游协同创新的分析,河北省旅游协同程度低,创新能力弱。构建基于资源、知识共享、旅游企业共生互长的旅游协同创新网络,阐释各个创新主体的角色,明确协同创新系统中的知识传递,是提高旅游协同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企业在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当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从研发投入、对外依存度、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核心技术的主导产业规模等方面,对现有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进行了考察和评价,分析其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西藏数据缺失)面板数据,利用要素扭曲测度模型测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错配指数和资金错配指数,将资源配置分为相对不足和相对冗余两种情形,并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省域创新效率,进而探讨产学研创新资源错配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不同省域而言,企业“人多财寡异曲同工”,人才配置冗余和资金配置不足均有利于省域创新效率提升,而人才配置不足和资金配置冗余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高校“人财多寡事关创新兴衰”,人才配置不足和资金配置不足不利于省域创新效率提升,人才配置冗余和资金配置冗余有利于省域创新效率提升;科研机构“人财不足掣肘创新”,人才配置不足和资金配置不足均不利于省域创新效率提升,人才配置冗余和资金配置冗余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