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转移对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广州与其三个产业转移园区所在地梅州、阳江和湛江制造业的产业集中率、制造业中心值、SP指数等指标,发现广州的制造业转移趋势较明显,大部分产业都处于扩散状态。本文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本轮广州市产业转移向外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淳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4):75-78,198
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而发明专利则是区域产业技术源头创新能力的很好的表征性指标。通过对深圳1991~2007年专利统计数据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发现深圳产业技术的源头创新能力非常薄弱,而这无疑会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文章就此提出了加强深圳市产业技术的源头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如何向东盟进行国际技术扩散的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界定专利引用途径下中国向东盟技术扩散的内涵,然后提出一种识别东盟引用中国专利数据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拟合、社会网络分析等模型,基于时间-空间-产业三维框架剖析中国向东盟技术扩散的现状,并进一步明晰中国向东盟技术扩散的时空整合演化和产业网络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欢  邝国良 《特区经济》2009,(11):269-270
FDI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可以通过FDI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取技术进步。而技术扩散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效用并未得以充分地发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外资技术扩散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提升FDI对我国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杜跃平  薛欢 《科技和产业》2014,14(10):88-91
根据我国30个省份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全样本及区域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及市场化与产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利产出水平及研发资本存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专利转化和研发人员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专利转化内部差距过大,中部研发人员稳定性存在不足,因此针对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动态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关联度。研究表明,从后向关联角度看,互联网产业对制造业与其自身有巨大的需求拉动作用;从前向关联角度看,互联网产业的前向推动作用主要集中在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及房地产业上。因此要保证互联网产业的协调稳定发展,除处理好其外部关系外,还得处理好自身的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国内外经典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南京市代表性产业,从产业集聚的角度,运用区域静态和动态集聚度模型,分析得到这些代表性产业的转移态势,并根据分析结果和各产业在南京市的经济地位提出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梯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发展速度开始放缓。文章通过梳理政策环境、产业链关键技术、行业发展格局,初步分析电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近10年国内电梯产业进行专利分析,总结了中国电梯产业在区域分布、主要技术领域、技术热点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电梯产业保持健康发展既要抢抓市场机遇,又要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产业分类标准,SIC36属于电子工业,它包括范围很广,但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主要体现在其中的半导体、电信、计算机及办公室设备等部门。70年代以来,这类技术的发展表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数据控制(CNC)、工业机器人、自动变换系统,以及工艺控制系统方面。它们不仅构成了电子工业的基础,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其他产业。因此,对这一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其技术在国际间的传播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揭示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与技术扩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产业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业化成果在产业内部分工发展上不断推进,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在继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后被纳入该产业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全球网络中,中国当地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跨国公司发生关联,带来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的一般理论,从技术进步效应、技术累积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技术扩散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影响,并指出今后应重点扩大国际技术扩散在技术累积和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实际作用,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技术扩散条件下的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在圆周城市模型的假定下.研究了技术扩散条件下的厂商地址选择问题。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厂商选择离散的地址设厂,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在有技术进步和技术溢出的条件下,如果一个厂商进行研究开发而另一个厂商选择搭便车,则不存在厂址选择的对称纯策略均衡,也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如果两个厂商都进行研究开发,且存在技术的互补性,则产业集群肯定可以形成。  相似文献   

14.
CEPA以来粤港珠区域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实施,改善了粤港两地经贸关系,港资服务业的进入如火如荼。文章分析了CEPA签订前后,粤港珠区域核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及粤珠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变动情况,探讨香港服务业扩散对广东及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广东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是经济学前沿课题,学术界对其实证研究以比较优势原理和国际投资理论为指导,涵盖其现状、影响因素、效应等方面.当前研究主要从产业、投资等宏观视角出发,从生产要素差异、企业行为动机和价值链等微观视角出发的研究不足:在计量研究中注重经济因素而轻视非经济因素.文章对国内外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并预测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专利情报分析的方法,选择中国专利数据库,对吉林省碳纤维产业相关专利文献从发展趋势、技术领域、专利权人等角度进行分析,并以专利视角对吉林省碳纤维产业现状、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吉林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本研究以2000—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石墨专利为数据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在我国申请的石墨产业专利信息的分析,揭示产业发展状况、判断国内外技术研究热点、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等问题。研究发现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活跃,企业成为专利申请主体,产业链后端环节成为技术竞争的重点,建议加强在石墨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部署,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并做好国际专利的技术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潇谊  杨燕  徐磊  姜迪  马军  叶波 《科技和产业》2021,21(3):155-160
专利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为评估中药材产业各区域的发展水平,针对传统单一赋权方法导致专利价值评价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灰关联度组合赋权法计算专利价值,进而利用专利价值对中药材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从权力价值、市场价值和技术价值三方面制定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然后,综合主、客观赋权法,通过引入一致性检验改进灰关联度组合赋权法,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分析各省市专利价值及其统计指标,评估中药材产业区域发展水平,可知直辖市及沿海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良好,东北部及南部偏远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政府调控、产业结构和资源分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最后给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专利地图为分析工具,对全国和江西省的LED产业专利申请总量、申请人构成和IPC分布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江西的LED产业专利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显示,江西省的LED产业刚起步不久,落后于全国,虽然突破了衬底技术的瓶颈,但更多基础性和扩展新研发有待提高;LED专利的申请主要是关于LED的封装和应用,位于中下游的企业较多,专利申请显现出“专利泡沫”端倪。  相似文献   

20.
以专利地图为分析工具,对全国和江西省的LED产业专利申请总量、申请人构成和IPC分布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江西的LED产业专利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显示,江西省的LED产业刚起步不久,落后于全国,虽然突破了衬底技术的瓶颈,但更多基础性和扩展新研发有待提高;LED专利的申请主要是关于LED的封装和应用,位于中下游的企业较多,专利申请显现出“专利泡沫”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