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琳琳 《市场论坛》2003,(12):48-50
本文试图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和监事会功能弱化的现状出发,强调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针对目前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事权和职责重叠和冲突的情况,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各自的功能,并提出从制度上保证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性是确保二者有效行使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试图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和监事会功能弱化的现状出发,强调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针对目前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事权和职责重叠和冲突的情况,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各自的功能,并提出从制度上保证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性是确保二有效行使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司伟 《财贸研究》2002,13(4):49-53
公司治理模式有着英美法国家的单层制结构和大陆法国家的双层制结构之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职能严重弱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的现象,为了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公司内部监督的制衡,我国决定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由此带来了公司监督机制的制度冲突问题。实现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的制度契合,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是实现上市公司良好的治理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英美一元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特殊前景下发展起来的 ,要想让此项制度在我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要认真分析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 ,深入研究独立董事的性质、资格认定、职责、约束和激励机制等基本问题 ,理清独立董事和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之间的关系 ,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提出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运行十多年,对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制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冲突、独立董事选任机制不科学、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务的法律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1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中国开始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的开始实施,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又迈开了一大步,对于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良好初衷能否成为建立良好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契机,抑或仅仅是一项花瓶式的设计,本文从独立董事制度产生出发,讨论了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遇到困境及先天局限性,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制度的选择是由市场完成的,鉴于我国的法律传统和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职能的重合,我国应重视和加强监事会的构建和完善,对是否采用独立董事制度应由公司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突出体现为公司监督无力 ,而分属不同法系治理模式中的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结合并不会对我国上市公司产生“双保险”的效果。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当务之急应是从成员的来源、构成与素质 ,信息知情权、监督权力以及自身作风建设等方面来完善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突出体现为公司监督无力,而分属不同法系治理模式中的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结合并不会时我国上市公司产生"双保险"的效果.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当务之急应是从成员的来源、构成与素质,信息知情权、监督权力以及自身作风建设等方面来完善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顾闻 《消费导刊》2009,(15):61-62
独立董事制度是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是英美国家"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产物。我国为"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独立董事制度与"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另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一股独大、监事会功能虚置、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等问题,而独立董事制度恰恰能弥补现有公司治理的缺陷,解决以上弊端。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 《商业研究》2004,(7):61-62
独立董事制度在理论上存在着先天不足,近几年美国几起知名大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也不断暴露出其不完美之处。而在我国近几年的实践中,独立董事被当作董事会的装饰品,并没有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公司经营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实际上,我国“二元制”中的监事会制度与“一元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功能上相当接近。当务之急应是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建设,确保监事的监督功能,避免其成为摆设。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对我国现有公司监督机制的一种发展创新,是对现有监事会制度缺陷的弥补。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具有监事会不具有的独特功效,监事会制度缺位与虚置,这使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最终形成两种监督机构并存的局面。独立董事制度的本土化进程应明确划分监督职权、明确相互关系,协调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以达到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志民 《商业研究》2006,(14):69-72
受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影响,作为替代性公司治理安排的独立董事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及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独立董事制度及公司治理机制创新的突破口,并通过加强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建设,培育独立董事市场,完善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界定和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组织功能,形成有效发挥独立董事制度效用的制度基础和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裕琢 《商业研究》2005,(11):85-87
在我国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长期以来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独立董事制度,须在具体引进过程中明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权利与义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与监事会职能的协调等问题。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构建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发挥增强对企业管理当局的监管、构建良好的企业财务关系、协助董事会作出正确决策、提高外部审计独立性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逐渐得到了认可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法律法规不健全、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方面的职责重叠、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等问题。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对策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其他配套措施;改进独立董事的形成机制;处理好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艳 《商业研究》2003,(1):71-72
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正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职能和功能,实现对经营权的有效制衡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优势,在实践中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使其能够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王辉 《商业科技》2010,(36):210-211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为"摆设",虽然监事的权力得到了《公司法》的确认,然而在实践中远未产生相应的功效。在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存在诸如财务状况的虚假记载和陈述、随意变更资金投向并造成损失、擅自购回其公开发行在外的股票或参与本公司股票的"坐庄"、不按规定配售新股、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情况下,专司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往往选择了默不作声。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真正体现其独立性,扩大并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有效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和制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现状及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关系模式的分析,研究加强我国监事会制度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改革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已成为我国公司法研讨的焦点。文章对目前我国公司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 ,对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进行了对比 ,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借鉴独立董事制度的优越性 ,设立独立监事 ,重构监事会制度 ,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为"摆设",虽然监事的权力得到了《公司法》的确认,然而在实践中远未产生相应的功效。在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存在诸如财务状况的虚假记载和陈述、随意变更资金投向并造成损失、擅自购回其公开发行在外的股票或参与本公司股票的"坐庄"、不按规定配售新股、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情况下,专司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往往选择了默不作声。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真正体现其独立性,扩大并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有效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和制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现状及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关系模式的分析,研究加强我国监事会制度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荣 《商业研究》2003,(22):69-71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存在着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不对应、占有信息不对称、时间与精力不足和激励不充分等理论上的缺陷;同时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中,也存在着缺乏法律依据、“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与监事会不相容、人才匮乏以及市场机制不成熟等障碍,因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只能是公司治理的一种辅助机制,并不能完全改善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不规范的公司治理以及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国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机制重新审视,才能有效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财务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