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统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选择适合路径,找准最薄弱、最关键环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丽水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背景意义、实践基础、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路径选择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满足进入城镇农民的住房、收益、就业、消费、金融服务、信用环境等需求,促进农民进入的城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真正让进城农民转为市民.是目前农村金融改革为新型城镇化服务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分析目前农村金融改革服务新型城镇化中的制约瓶颈,并阐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接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缺陷分析入手,对重构和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金融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日益增强。近几年,尤其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始,促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的增长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与运作机制还不适应市场需要,存在一定的缺陷,与解决"三农"问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还有差距(2007,周小川)。本文旨在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路径理论,以结构性与能动性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从而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思路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为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使命和创新工作的重点.唐山农村信用社积极落实国家和上级单位政策,将支持本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涉农服务覆盖面,打牢农业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的基础;大力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着力支持涉农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推动农村种养加一体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着力提高农业供给效率,不断满足农业改革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刘颖 《金融经济(湖南)》2010,(2):1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呼吁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创新是为了实现三个层次目标:金融服务对象目标、金融机构目标和金融管理机制目标,认为实现农村金融创新,应健全法制,明晰产权,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合理政策.农村金融机构要确立正确的经营宗旨,建立有效的组织,健全经营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宏观层面,政府应改变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经济生产活动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经营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与改革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金融经济(湖南)》201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呼吁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创新是为了实现三个层次目标:金融服务对象目标、金融机构目标和金融管理机制目标,认为实现农村金融创新,应健全法制,明晰产权,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合理政策。农村金融机构要确立正确的经营宗旨,建立有效的组织,健全经营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宏观层面,政府应改变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经济生产活动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经营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存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主体信贷需求的问题。因此必须转换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即农村金融成长方式必须由外生主导型转变成内生主导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立足于广东建设新农村的金融需求,从金融总量、结构和产品三个角度对当前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创新农业信贷保障机制和创新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12.
供给视角下的农村消费信贷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扩大国内消费已成为我国走出金融危机、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共识。消费信贷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却忽视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农村消费信贷亟须有一个快速开展和提升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和框架,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上差异需求与分层供给行为选择的相关约束机制模型,分析了相关约束机制变量对农村金融供求行为选择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变量,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供求者的匹配性行为选择,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贷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及整合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农村信贷供求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即需求总量扩大化与信贷供给缩小化的矛盾,需求主体多元化与农贷主体单一化的矛盾,信贷需求多样化与贷款品种单一化的矛盾。不当的制度安排、缺少对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以及融资主体活力不足等是造成供求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数众多的农民与中小生产者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至关重要,而投资需求更是起着源发性的作用.为了启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若干制度准备,金融制度是一个核心.本文将论证,一个深植根、广覆盖的合作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需,并存在一条构建这个体系的成本节约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十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一些新的矛盾、新的挑战又悄然浮出水面。根据调查与思考,农村信用社改革在今后一段时期将面临着十个新的矛盾,笔者试图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供政府、监管部门、农村信用社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体制突破和政策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金融虽经多次改革,仍然问题重重。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制度,构建农业信贷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和农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十八大报告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产品非均衡供给的二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随着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信社发展的深入,省联社现有组织形式难以承担农信社改革发展重任的实际,提出对省联社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实行“三步走”逐步到位的路径;阐述了改革需要国家、省级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