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环顾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遗失,挽救传统民俗文化,刻不容缓。将社区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领域,从教育的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夫子庙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依托"东水艺苑"社区民间艺术馆,先后在辖区学校建设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传统民间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2.
王宏 《改革与开放》2016,(19):29-30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她之一的河南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等特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我国受到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影响愈发明显,我国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受到的冲击亦愈发显著,原有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当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河南省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促进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快速的全球化、现代化使得城市的同质化空间和同质化文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和形象,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老城区,而老城区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因此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介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续氛围、营造空间、活化利用、保护结构和强化意识等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遗产本身,还包括遗产所依托的建筑空间、街区环境、社区结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l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过去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等措施,尚不足以全面保护,依法保护是最根本和长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黄春 《魅力中国》2014,(27):8-9
中国是世界作物四大起源区域之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有文化多样性的自身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条件。找到促进生态改善与社区发展的开发模式,这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行性的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于城镇,而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不仅滞后于城镇,而且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农村社区文化载体短缺、积极文化活动贫乏、消极文化现象盛行,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关系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两个文明的共同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探讨我国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以陕西彬县大佛寺为例,探讨了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中社区参与的作用与对策,认为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其参与力度和参与意识直接影响着遗产地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城市人口、土地、资源、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体经济》2009,(5):28-32
农村手工艺是传统工艺美术在农村加工生产的部分.是广大农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各个时期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农村手工艺的发展既存在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并促进我省农村手工艺的产业化进程,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0.
蔚县剪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域民俗生活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探究其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案例意义。以河北省蔚县剪纸文化产业为例,通过分析蔚县剪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创新,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县市区尤其是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县城文化产业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以陕西彬县大佛寺为例,探讨了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中社区参与的作用与对策,认为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其参与力度和参与意识直接影响着遗产地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华  何军 《北方经济》2007,(19):48-49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唯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手工艺和文化场所.从类别看,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5大类保护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际性概念,其内涵基本等同于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梳理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强化文化积淀和人文涵养,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保留住珍贵的乡愁。  相似文献   

14.
袁俊  吴殿廷  肖敏 《乡镇经济》2008,24(2):74-77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文章首先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三个方面的矛盾;指出生态旅游是打开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困境的钥匙,并具体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双重作用的机制;最后,从生态旅游规划、遗产保护监测体系建设、社区共建及法制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手工艺是传统工艺美术在农村加工生产的部分,是广大农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各个时期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农村手工艺的发展既存在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并促进农村手工艺的产业化进程,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6.
郭新茹  顾江 《特区经济》2009,(4):213-214
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集体智慧结晶的文化遗产,在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的同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保护资金短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产业化开发,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动力源泉。本文从文化产业经济学视角,结合我国当前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产业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路径依赖与战略选择,构建了不同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汤晨  胡梦琳 《改革与开放》2013,(10):193-19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却面临着失传甚至是已经失传的窘境。本篇文章试图将保护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职业教育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从而达到以教育保护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新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农民现在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能够挖掘出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农民的消费潜力,与农村市场建设有密切的关系。社区连锁店是紧贴农民消费的健康、有效的形式。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连锁店智能化应用需求日益广泛,明晰其需求,对以后农村社区连锁店开展智能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具体分析了农村社区连锁店实施智能化经营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顺利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影响农村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混乱;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的匮乏;农村社区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农村社区教育的意识薄弱。针对这几点制约因素,文章指出了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途径,即:创新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筹集教育经费;立足当地实际开展培训,强化农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可借鉴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做法,激活社区建设的新理念、丰富社区服务的新内容、培育社区工作的新组织、拓展社区参与的新渠道、提升社区队伍的新素质,以此推动和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