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探讨区域内合作、区域间合作以及区域内与区域间平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技术多元化作为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各区域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未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地理空间效应下,区域内合作显著推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区域间合作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关系,随着跨区域合作的增加,区域创新绩效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态势;与以往研究中的正相关性不同,本研究从资源稀缺性角度表明,区域内与区域间合作的平衡不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区域技术多元化不仅直接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而且正向调节了区域内、区域间及两者平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2004—2015年广州住宿餐饮业发展概况及其对服务业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将其与北京、上海的对比研究发现广州住宿餐饮业的贡献率、拉动作用和市场潜力更大但近年来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此提出进一步重视广州住宿餐饮业发展、发挥当地特色、增强危机处理能力、抓住大型展会带来的机遇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统计描述、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的通货膨胀与农林牧渔、金融、房地产、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六大行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货膨胀对各个行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为负,其中对农林牧渔业的影响最大,对住宿和餐饮业的影响最小;对于农林牧渔、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行业来说,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却不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当受到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时,住宿餐饮行业的稳定性最好,批发零售行业次之,而金融行业的稳定性最差.因此,为保持平稳的经济增长,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农林牧渔业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减轻对金融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结构式乘数视角下产业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产业投资对各产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乘数作用,利用里昂惕夫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在考虑了投资、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产业投资与投资形成额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式投资乘数模型,并由此测算了我国17个部门产业投资对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取向与经济增长速度无关,但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其中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易受投资的影响,而在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发展中投资的作用则十分有限,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要靠消费来拉动.  相似文献   

5.
由负转正"烟斗形"的行业支撑因素分析 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速由负转正,从分行业看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起负向拉动作用,总体上是负向影响在逐季收窄,而农林牧渔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起正向拉动作用,为经济走势形成"烟斗形"转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州住宿餐饮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住宿餐饮业对贵州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本文在描述贵州住宿餐饮业的现状后,分析得出贵州的住宿餐饮业与旅游产业高度相关,并且带动的销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很大;分析了贵州住宿餐饮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服务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日渐提升,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区域差异.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并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差异及其变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是三大经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总体差异是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东部区域内差异,即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处于缩小趋势,西部地区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较为平稳;从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东部服务业在总量上远远超过西部地区.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优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商业服务业为代表的北京传统生活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北京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合计,下同)实现增加值2583.4亿元,占全  相似文献   

9.
"八个行业"支撑:显示此消彼长的广东经济犄角性与互补性 2020年广东经济跨上11万亿新台阶,从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速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增长1.3%实现正增长,对经济增长正拉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负增长,对经济增长负拉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2006—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指标均稳步向好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部和西部地区排名逐渐上升,东北地区出现下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但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显著,并且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四个维度指标的总体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其中科技创新指数的总体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三次产业关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三次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沿着一二产业→一三产业→二三产业的轨迹依次递减。第三产业中,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较强影响的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等5个行业。第一产业在湖北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湖北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商贸流通业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中国进出口隐含碳的总额,得出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最大,而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和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最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大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集中度等方法研究1995年~2005年区域间和区域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结果显示:区域间投资差距主要体现在东西部投资的不平等,西部投资差距的扩大成为形成差距的潜在威胁;区域内投资分布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等少数省份。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服务业空间布局及集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浩兴  李文秀 《经济地理》2011,31(5):793-798
目前,包括浙江在内的众多省市已经将服务业集群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但是盲目的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冲动会加剧区域内或区域间企业的低水平竞争,进而出现地区间和群体内的社会利益冲突,并弱化集聚效应。从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浙江省服务业空间布局现状和集聚化发展的条件,结合浙江省服务业集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区域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
通过对2012—2016年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行分析,为实现广东省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建设卫生强省提供政策依据。文章运用泰尔指数,从区域内、区域间及总体角度对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区域内、区域间及总体泰尔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认为,卫生人力资源区域间差异对总指数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区域内部卫生规划,协调好卫生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是否与高速发展的区域块状经济适应的问题,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从区域块状经济类型(城市化和本地化集聚经济)着手进行解答。结果表明,浙江省1998年和2001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拥有城市化和本地化集聚经济,且后者比前者的程度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其次,同期制造业仅有本地化集聚经济,且水平随时间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覃成林  杨威 《经济前沿》2012,3(4):115-124
论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探析1993—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对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进行空间和收入来源的二重分解,分析这种变化的空间和收入来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程度总体上趋于下降,但自1998年以来下降幅度很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是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这四大区域内部的不平衡。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家庭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战略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贸易企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进入门槛低,技术要求不高,因此贸易业企业多,从业人员多.尤其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芝罘区贸易业发展较快,实力增强,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不同功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发现:制造业部门中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消费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公共性服务业投入率的变化比较平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利用200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先抑制再促进的影响效应,分工程度的临界阈值为0.5左右;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看,伴随着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促进效应会超过抑制效应,但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表现为抑制效应大于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