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绿道作为当今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生态、交通和游憩主体,其承载和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感知入手,基于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机制理论,就南京市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形态和格局进行深入研究,以具有"显性""隐性"和"显—隐性"三性的"生境斑块""自然骨架"和"生态基底"三种景观空间类型为载体,分析玄武湖绿道与要素、形态和格局之间的视觉吸引关系,构建出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模式,解决城市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吸引形态和吸引格局不显著等问题,为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城市聚居环境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城市非旅游要素对城市旅游影响的研究主题,选择游客感知视角,以优秀旅游城市长沙作为研究区域和500份国内游客的调查问卷作为数据来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游客的城市非旅游要素感知与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游客城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913;(2)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对游客忠诚的影响路径系数为1.121;(3)城市非旅游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系数均值为0.9498,而城市旅游感知的影响路径系数均值为0.8765。结果表明:(1)城市非旅游要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但对游客忠诚度没有直接影响;(2)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具有重大影响,比城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更加显著;(3)城市旅游中,游客的非旅游要素感知比旅游要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管理中应该特别重视游客对城市非旅游要素的感知和游客满意度的提高,以有效增强游客的城市旅游忠诚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步行街建设热的起因及正负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玉慧 《经济地理》2002,22(4):464-469
在城市特定地段限制机动车辆通行时段或取消其通行,形成商业步行街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又一热点。文章从满足我国居民高品位享受需求、改善历史名街现状、顺应都市旅游发展潮流方面分析了步行街建设热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商业街区步行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正、负面效应,提出了促进我国步行街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街"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创造了街就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商业步行街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让这个角色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促进消费、繁荣经济,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是将成为设计人员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涪陵高笋塘商业步行街项目设计,总结出相关经验,并引发要点问题思考,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型商业综合体一般包括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商业步行街铺等元素.其中从商业营销的角度讲,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等叫作主力店,中型的店铺叫作次主力店,它们都是对商业人流有巨大吸引力的设施,它们在地块中的相对位置布局将对整个项目的人员总量和商业人流起到很大影响,对整个综合体的营运活力与最终成败起到重要作用.强调以对商业人流与潜在商业人流的分析、组织、导向来进行总图和功能布置,并以城市广场作为节点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是我们设计商业综合体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大型商业步行街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商业步行街的特征及类型,提出了大型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准则,以期对大型商业步行街设计起到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刘厚华 《经济前沿》2004,(5):i018-i019
东门商业步行街区地处深圳市罗湖商业旺区,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经营面积50万平方米,有各类商户4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和港资企业。东门商业步行街又是全国有名的商业老街,是深圳旅游观光的一个亮丽景点,自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此参观以后,深圳东门步行街更富盛名。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探讨了有关商业建筑的知识,包括商业建筑的购物空间、艺术处理、城市风格和城市定位等要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探讨了有关商业建筑的知识,包括商业建筑的购物空间、艺术处理、城市风格和城市定位等要素.  相似文献   

10.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经济地理》2011,31(3):426-431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将会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以游客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对沈阳市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对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各个构成要素的感知评判以及对沈阳城市旅游形象综合感知等,希望为沈阳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沈阳的健康发展旅游业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半围合式城市住宅中,感知密度是居住体验的重要环节。空中庭院能够缓解高密度环境中的拥挤感,优化其空间形态,是改善环境感知的建构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密度感知实验,能探讨与空中庭院形态相关的视觉因素——可视性和绿视率对环境感知密度的影响。将广州万科峯境作为原型建立15组以可视性与绿视率为变量的实验模型,通过采集受试者对不同环境感知密度的主观评价,反映实验样本的空间特征,进而分析主观评价与客观量化之间的关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半围合式城市住宅空中庭院的可视性与绿视率是影响居住环境感知密度的重要因素;呈线状分布的、具有视觉层次性的空中庭院更受大众青睐。  相似文献   

13.
道路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大致分为生活型道路和交通型道路。城市生活型道路在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方面主要等虑其安全性、舒适性、绿化线条、视觉等方面的要素。本文深入探讨了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设计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型商业设施的商业发展模式与所在地区的发展定位、交通设施完备度、城市的扩张格局等密不可分。城市发展各类要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以北美地区为代表的散布式郊区型布局、以亚洲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多点式布局以及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中心+区域"二元式布局的模式,大型商业设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哺城市发展,代表城市商业发展活力。深入研究大型商业设施发展规律,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湾各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台湾居民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感知在不同人口统计要素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居民感知的五个维度在不同人口统计要素的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女性、41岁以上年龄段、高中职教育水平的人群是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影响感知的高敏感人群。而男性、40岁以下年龄段、硕士及以上人群是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影响感知的低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城市中心传统街区的一座集零售业、文化娱乐、餐饮、办公、酒店及高层住宅单元功能于一体的高层综合体,从城市化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总体构想与城市有机结合的交通流线组织、并结合商业步行街优化商业价值、与城市环境一体化的立面造型设计以及住宅、办公的绿化设计几个方面做了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幕后推手     
高闻 《财经文摘》2010,(7):49-49
“智能城市”的理念是将城市本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居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则构成了不同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形成一个彼此联结、互相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端运算、决策分析及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声生态学将声音视为环境当中的景观,强调人与声音以及环境间的关系。而长期以来,城市旅游研究基本都停留在视觉要素领域,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声景观的优化,可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景观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声景观具有物理和环境两大类属性,通过以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能够探寻到声级与旅游者感知度的关系,以及声景观环境属性中基调音、标志音、信号音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声生态学的视角对自然与人文声景观的设计及后期声景观的管理、运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城市生态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腾退的工业用地城市为生态再生提供了潜力,后工 业景观的再野化随城市新生荒野重建逐渐得到认可。这一场景 中包含了具有对抗性质的“工业-自然”二重维度,而公众的 接受度和感知情况可作为其可持续转型的循证依据。以不同植 物高度、遗存占比、再野化程度、硬质绿地比例、演替程度5 个变量构建再野化虚拟场景,以量表调研与眼动实验结合的方 式分析“工业-自然”要素构成方式、人工管理介入程度对公 众感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较高的绿地率、适度再野化与 自发演替的场景的公众接受度较高,工业要素对公众的关注兴 趣与偏好产生较大作用,“工业-自然”变量与积极-消极感知 显著相关,视觉关注数据与公众感知呈现一定相关性。在人因 设计视角下研究后工业再野化场景中生态隐喻与工业隐喻,为 如何发挥工业用地更新的生态潜力与社会潜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技术经济》2022,(6):91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 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 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 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 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 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 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 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 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 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