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并提出以“五个统筹”来推进改革发展,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3.
"五个统筹"与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虽早于全国“五个统筹”,但其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路。文章辨证比较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与“五个统筹”形成背景、客观总结了五大发展战略的江苏经验与区域特色,并以“五个统筹”为指导,科学重构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五个统筹”:理论透视与先发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既是着眼于解决传统发展观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思想的具体体现。“五个统筹”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层次,具有人地和谐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操作层次,具有空间和谐功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层次,具有社会和谐功能。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由于发展阶段超前于全国、出现问题早于全国,因此在“五个统筹”的实践探索方面走在了前面,形成了江苏的先发经验,具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艳 《生产力研究》2005,(4):123-125
实施统筹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缩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和差异性,整合、提升中国生产力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校正政府和市场的职能错位,从根本上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增强“共同富裕”社会信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中,统筹区域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区域差距持续扩大、区际产业结构趋同日益强化、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而提出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新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谭太富 《经济师》2004,(11):260-261
文章对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要努力实现的“五个转变” ,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关键就是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伟智 《经济论坛》2006,(6):123-125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要求(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以均衡发展为根本理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均衡发展之路,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这预示着主体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即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本文在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框架和区域主体功能区划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重点,最终得出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庆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技术构成的多层次性都决定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真正难点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地处西部的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已经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能否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重庆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巩固和发展重庆区位优势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地区结构不平衡,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和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进出口管理体制有疏漏,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设立的非均衡产业结构安排,虽然带来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却损失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失了应当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就业岗位,也剥夺了一些人的公平发展机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追求以人为本、机会公平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少污染产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做好生态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本文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阐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略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非线性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在思维理念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处理复杂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它与非线性科学揭示的世界非线性本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发展思维模式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尖锐,在科学发展观下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提出正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为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价值观是在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伦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各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影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