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已经牢固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三大增长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放缓,形成“中部塌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引起…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尹晓波  侯祖兵 《经济地理》2006,26(3):473-477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基础,提出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一、评价意义 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通常是区域工业生产中心、商业集散中心、对外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中心及科技文化中心。正如列宁所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是该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A“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发展,其城市的规模、数量、发达程度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很快.于是,城市膨胀,城市人口膨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B在“城市化”加速的同时,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而且已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问题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长三角的高速发展。因此,解决城市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陆桥视野》2010,(3):38-39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间打破原有的行政规划限制,重新整合资源,形成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随着陆桥沿线部分城市领导联谊活动的连续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沿桥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沿桥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许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沿线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应该在遵循城市化内在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实效建设,并在宏观上作到“因地制宜”,在微观上作到“别具一格”,最终实现城市之间“相辅相成”的发展,形成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论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新生 《经济师》2006,(2):47-48
随着国际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已表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在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葵芳 《经济问题》2002,(11):69-7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区域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城市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全球化、技术进步创新等带来的竞争和发展机遇,建设大宁波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作为国际型的区域经济中心,宁波尚需在城市化进程、文化建设、城市规模、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环境经济》2005,(10):6-6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在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出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至于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如何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作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又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赵巍 《经济论坛》2006,(15):14-15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城镇密集区在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城镇密集区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促进了区域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密布的城镇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骨架,形成由中心城市、其他各规模等级不同的城镇以及主要产业部门和辅助产业部门等构成的地区经济有机体。因此,加快发展我省的沿海城镇密集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海洋产业群,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是实现沿海和腹地互补共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2000年已达到36.09%。它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城市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口城市化又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形成了城市发展中无限膨胀的城市人口与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本文提供了几种意见以供参考。人是城市的主…  相似文献   

13.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石慧  王正卫 《财经研究》2003,29(11):48-5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发展,区内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超过6300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6.36%,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地区内部整合,形成紧密合作、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干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以中国当代最大工程项目──三峡工程的正式动工为契机。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将是本世纪末和21世纪前期中国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继中国东部临海宁沪城市集聚带、京津唐城市集聚带、沈大城市集聚带和广深城市集聚带后、长江经济带中段武汉──黄石──九江城市集聚带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对世纪中期前中国内陆地区城市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最大城市、其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在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必须重视和加以…  相似文献   

18.
买慧 《经济师》2008,(12):37-38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研究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之一。文章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成四类:都市圈域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不均衡模式、城市竞争与合作理论以及城市间和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8%提高到目前的约45%。尽管如此,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处于滞后的状态。研究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并积极地加以借鉴,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欣 《经济地理》1998,18(2):26-31
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经济实力比较弱、特别是随着华南、华东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河北省与沿海发达省间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本文试图从河北城市发展的研究入手、探求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l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实行撤县改市以来、河北省城市以年均增加2个的速度发展;小城市数量猛增、大…  相似文献   

20.
杨炽 《时代经贸》2007,5(5X):95-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在发展过程中,中部经济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形势,因此中部崛起成为了我国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产业集聚模式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获得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