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福忠 《商业会计》2012,(20):23-25
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本文针对留存收益转增资本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两种方式,分别对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而言,留存收益不仅是应对未来亏损的准备,也是转增资本的实力,更是对投资者分红的保障。即留存收益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水平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留存收益水平对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划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后发现,从成长期到衰退期,留存收益水平对股票价格的积极影响逐渐减弱。因此,上市公司在发展中应重视留存收益的积极作用,并结合生命周期的变化,对留存收益标准实施动态调整。而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将留存收益水平纳入投资分析的指标范畴。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标准的制定和投资者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剩余收益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数据,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正是这两个显著的优点弥补了以往价值评估模型的不足,因此,剩余收益模型备受瞩目。但是,剩余收益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清洁盈余假设要求: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所有变动(与所有者之间的资本交易除外)都应先计入会计损益,不允许有未经利润表而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旧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不能满足这个假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剩余收益模型的应用。新会计准则在这一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对剩余收益模型的影响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剩余收益模型比较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映  张新 《商场现代化》2007,(26):47-49
目前,建立对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来说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折现自由现金流量模型是目前被最为广泛地认同和接受的主流公司价值观,而剩余收益模型提供了一个可用现行会计数据进行股票估价的模型。本文对它们的基本原理与模型、计算方法、应用解释能力、绩效评价应用和指导经营活动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剩余收益模型是非常有用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在概念与含义上的比较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依据公司章程等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时,一方面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将当年实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形成内部积累,成为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分配利润或股利后的剩余部分,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部分同样成为企业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章雁 《商业会计》2008,(3):22-23
本文从盈余公积管理、资产损失或减值准备管理等五方面,就新《企业财务通则》与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展开联动分析,继而提出新《企业财务通则》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实施中需重点关注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7.
剩余收益模型与传统DCF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原理,对两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和解释能力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剩余收益模型可以较好的解释和预测没有建成、存在许多增长机会、正在战略重组、兼并收购的企业价值的内在机理。以企业价值评估和绩效评价为例,分析了剩余收益法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方面与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相比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李璇 《商业会计》2012,(20):105-106
会计盈余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受到上市公司广泛的重视。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整体市场的角度,意外盈余的披露与市场收益之间负相关;而在某一个公司的角度,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本文通过宏观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公司层面分析了意外盈余与市场收益的相关性,并做出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柳静  李援亚 《现代商业》2022,(20):127-129
本文通过对剩余收益模型基本原理的分析,结合杜邦分析体系对该模型进行改进,运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中原传媒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并基于企业的财务数据、杜邦指标和股票市场等信息利用回归分析对企业近几年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推演预测,根据剩余收益最终得到企业的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剩余收益模型得到的企业估值与中原传媒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相近,评估结果验证了改进后的剩余收益模型能够较为科学合理地预测传媒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新旧会计报表的比较2 0 0 0年 1 2月 2 9日 ,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 ,并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 2 0 0 1年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我们将对 1 998年制定的《股份制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 2 0 0 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不同规定进行比较 ,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如何对新旧会计报表进行衔接 ,以供会计工作者参考。我们在对新旧会计报表进行比较时 ,要注意在新的会计报表中所贯彻的原则 :1 统一性原则。即所有的企业都将要执行。 2 简洁性。与原来的会计报表相比 ,新的会计报表更加简洁易编。由于要求所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现行税法存在的差异。并提出对《企业会计制度》和现行税法进行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验风 《商场现代化》2005,(10Z):190-190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难免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严重影响.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了谨慎性原则,使得企业既不会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允许压低负债和费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已经从2005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为了加深对该制度的认知程度,并初步了解美国企业的会计实践,笔特以表格的形式将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会计实务(要)进行简要比较(差异)(见表1),供各位同仁参考,不妥或错误之处,请不吝赐教。需要指出的是,本所称的企业,系指以公司制形式注册和运营的经济实体单位(美国称为“C公司”)。  相似文献   

14.
徐桂琴  徐颖 《商业会计》2006,(10):33-33
本文将《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新准则。 一、新准则的几点变化 (一)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对职工薪酬的核算一般仅指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新准则中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即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在职期间和离职后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具体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2.职工福利。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会计实务主要是通过香港会计师公会(HKSA)发布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tatement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以下简称SSAP)来规范的。从准则体系的构成来看,SSAP基本上沿用了国际会计准则(IAS)的体例,并且在其发布的一系列准则中都提供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重大差异的说明。相比而言,内地的会计实  相似文献   

16.
邓亦文 《商业会计》2006,(10):42-42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若干项目后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企业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的实施也将对会计人员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将新所得税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现略述管见,以供同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以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对收益的定义为起点,分析了经济收益的含义,指出其优缺点。把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进而大胆地预测了收益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宋长龙 《商业会计》2005,(10A):46-46
财政部要求2005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国有粮食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务必要做好与《企业会计制度》衔接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适合小企业的会计标准,财政部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特点,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总的来说,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具有比较简单、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的采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已经确认但并没有实现的持有损益(如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收入费用观已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净资产价值变化。因此我国会计准则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以后,又逐渐发布了一系列准则的解释及补充规定,引入了综合收益观,这对利润表有很重要的影响,一是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想,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综合收益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二是采用以综合收益总额为基础的指标,或者与净利润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对业绩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