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点焦点     
《董事会》2010,(2):12-13
华旗冯军赠员工50%股权 日前,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已向华旗集团200多名员工发放了首批华旗“准期权”证书。冯军表示,自己将把华旗资讯集团50%的股份分5年以“准期权”的形式无偿发放给员工,“企业的优秀员工将免费得到准期权,另外凡是为爱国者品牌作出贡献的或在公司干满五年的,不论是研发专家还是普通员工,即使是搬运工也都会有”.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8日至2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应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布里埃利的邀请,率团访问了巴西。在巴西期间,苏总一行还考察了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巴西子公司。苏总在考察过程中就国际化团队建设、文化融合、员工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等内容与中外员工进行沟通交流。苏总多次提到“业务国际化。队伍必须国际化”、“人员要国际化、本土化”、“学习、尊重巴西的文化和习惯”、“双方多一些包容,  相似文献   

3.
《航天工业管理》2012,(4):46-47
据雷神公司网站2012年3月7日报道,雷神公司与美国陆军航空和导弹司令部签订了一份价值1.387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工程服务合同,该合同是2009年合同的延续。至此“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工程服务合同的累积合同额已达  相似文献   

4.
《航天工业管理》2010,(10):40-40
洛马公司最近在阿拉巴马州Huntsville市建立了其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ADS)作战管理与试验设施。该系统被设计成为惟一的美国与盟国都兼容的具有360度覆盖的中程防空系统,由德国、意大利和美国联合建立,将取代在德国的“爱国者”和“霍克”导弹系统,在意大利的“耐克大力士”以及在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5.
“百日营销”竞赛活动在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如火如茶展开,销售员工快马加鞭.巩固老客户,拓展新市场.通过开展以一把手挂帅的“客户大走访、大服务、大合作”的销售大行动、成立“国际化经营“工作推进小组、主动出击回笼资金“三步走”成功实现了销售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安德利 《中国纺织》2011,(9):156-156
日前,岱银集团被山东省企业创新评优办公室和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学会授予山东省第一届“员工参与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7.
胡志华 《中国纺织》2007,(12):104-105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近年来的强势发展有目共睹,为了能够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彰显自己的实力,各专业市场纷纷打出“国际化”的招牌,以证明自己强大的商业辐射能力。在这股来势迅猛的“国际化”浪潮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可谓做足了文章,既有引进来的,更有走出去的,只是不知道,在市场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双重检验下,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招牌,究竟能够挂多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解除员工心理困扰,改善员工心智模式,东北电网公司“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理论浸润和实践磨砺下焕发着勃勃生机。成为该公司员工队伍建设的一个品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教”的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方法,“育”出的是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给予员工的是源源不绝的精神福祉,它不仅趟出了一条新时期新形势下抓好员工队伍建设的新路子,而且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人文关怀,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推动东北电网公司真正走上创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集团公司正致力于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国石油,落实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三基工作,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积极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区外销售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员工以市场化用工为主,又大多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面对的竞争比较激烈。  相似文献   

10.
佴永松 《董事会》2009,(11):10-10
在时下的中国,国际化是个很时髦的词,从企业到大学,无不以“国际化”来标榜自己,因为“国际化”的标签简直就是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只要沾上了“国际化”的边,一切都似乎变得容易了:审批容易,融资容易,招生容易,升官容易……天长日久,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国际化”的幻觉中,至于为什么国际化,早就“廓尔已忘言”。  相似文献   

11.
有效预防事故,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生产,仅靠领导三令五申和层层检查等外力督促是不够的。要想挽住安全生产的“牛鼻子”,最根本的办法是将安全关口前移,前移到每个员工思想中、行动中,甚至潜意识中,并督促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学会使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以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郑煤集团金龙煤业公司全体员工在“创先争优”活动引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安全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将创新贯穿于安全工作的始终,有力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开创了矿井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外派难题     
要解决员工外派中的问题,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做出努力。伴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本土员工开始体会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国际化。他们被派到海外市场工作,时间或短或长,来自语言、文化甚至个人情感的很多问题也就接踵而至。要解决员工外派中的问题,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做出努力。国际化的苦恼国庆节长假前几天,远在印度的联想公司员工贾一波有些坐立不安,他时刻关注泰国政变的消息,因为那将很有可能影响他归国探亲的计划。“班加罗尔并没有直飞中国的班机,这里离新德里又较远,我们回家必须经泰国转机。”贾一波说。虽然来印度只有3…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经营中如何对海外员工进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 《中国石化》2005,(11):48-49
为了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纷纷实行“走出去”战略,实现从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圈向其他社会经济生态圈的扩张,因此既有其资源面扩大的可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人力资源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走出去”的成败。根据专业公司对中国企业海外运营的调查,有些中国企业海外员工2年内的离职率高达70%。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境外企业管理知识、经验;外派经理语言与沟通能力不足,缺少适当的本土社会网络。因此,怎样选拔外派经理?怎样对外派经理进行合适的培训与开发?怎样有效地监控外派经理的行为?如何管理海外员工?这些都是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式”意识管理 世界知名企业普遍认为,企业能否更快发展,取决于全体员工思想意识是否符合现代要求。积极推行“现代式”的思想意识管理,将现代意识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已是企业管理的新潮。过去,这些公司对企业员工的要求,重在富有进取心、创造性,要有积极的思考方式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等。从国际化竞争角度分析,近年来,突出了具有国际意识的新要求,并着手实施“现代意识工程”,一方面对在职全体员工进行现代意识与知识的教育、训导与培训;另一方面,大力强化基础,广开门路,招聘人才,改善“现代式’人员及思想结构。各大企业均对员工提出了现代知识的测试内容与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创新的主体是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新经济就失去了灵魂。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考虑“如何不违反管理制度”,进而形成“无过便是功”,甚至“打一鞭子走一步”的务工思想,不利于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的知识化以及自我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的管理模式已开始向僵化的管理模式发起挑战,员工的自我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  一、为什么要实现员工自我管理  在新经济环境下,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  相似文献   

17.
人才国际化是指企业为塑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管理机制的集合,是一种战略性、前瞻性、统筹性安排。人才国际化是在这一新环境下,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方面所提出的一个新兴概念。相较于学术界中常使用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国际化”这一概念探讨的不仅是企业为应对国际化经营.在跨国企业组织中所应州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而更为强调企业为形成日际竞争力,同绕提高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所进行的前瞻性、统筹性安排。  相似文献   

18.
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碱公司)是一家有一千多名员工的大中型纯碱制造企业.从1991年正式建厂以来,安全生产状况并不如人所愿,每年至少发生的一宗员工工伤死亡事故,似乎成为”怪圈”而挥之不去。近几年来,南碱公司团委在公司党政班子的直接领导下,在企业安全职能部门以及广州国际集团团委的指导帮助下,尝试开展了“青年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岗”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战争中,“人和”就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同样,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只有树立与顾客、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其他社区成员“合作、共赢”的企业理念,构建“和谐型”企业,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复杂多变的外部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某单位一员工因完成不了上级交给的工作而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困难时,该领导却说:“干不了就别干了,人现在有的是!” 其实,时下在我们企业中,像这种无视员工“自尊”的现象还真不少。特别是当员工有了失误,或者因某种原因完不成某项工作任务时,有些企业管理者总是不问青红皂白,也不管员工是否能接受,常以一句“干不了就别干” 来答复。结果长此以往,员工不但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这些话只是一些口号,甚至还会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种被企业利用的工具,需要时就拉一把,不需要时就揣一脚。慢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