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在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被提出,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下“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于2007年首次提出的,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以外的,与传统的接受央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它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代替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那些工具、结构。这种理解完整地揭示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复杂性:它不仅涵盖了一些类似银行的机构,也涉及到一切可以发挥金融功能的市场、工具及方法(李杨,2011)。  相似文献   

3.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及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美国影子银行系统概述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现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快速发展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的,企业影子银行投融资相应地分为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而如何精确识别和测度影子银行业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测度散见于各类实证研究中,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发现,与宏观层面的影子银行易于观测与统计不同,我国企业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测度普遍存在着不精确、不完整、难识别的困境,影响了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发展。鉴于此,可运用残差法与倒扣法测度影子银行业务,为微观层面影子银行测度提供方法论,促进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2007-2020年中国1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1)影子银行业务增大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在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总体稳定性越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2)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银行类型异质性,对于非五大国有银行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并未形成显著影响;(3)影子银行业务通过增加银行表内收益的波动性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严格资本和拨备监管下的被迫选择。因此,应对影子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监管非国有银行主导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继续积极稳妥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但也应允许适度有益的影子银行创新存在,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2014年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为19%.影子银行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潜在因素,必须警惕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7.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已渐渐远去。在各国经济喘定之际,对这场危机、金融体系缺陷的反思也在全面展开。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的逐渐到期、利率的增长、影子银行相关消息的不断出现,中国和次贷这两个词语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课题。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给社会融资注入新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需要作出必要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力舟 《时代金融》2014,(8X):79-79
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别与特点入手,并重点分析其突出问题,提出了立足现实,稳中求进的监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别与特点入手,并重点分析其突出问题,提出了立足现实,稳中求进的监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曹勇 《西南金融》2011,(8):55-56
影子银行体系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重视。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关联密切,其高杠杆业务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放大经济顺周期性,由于监管相对不足可能诱导监管套利。应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影子银行管理的微观机制建设,强化功能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管理,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披露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影子银行所具备的高杠杆性、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会使其积聚的风险在爆发时传染至商业银行,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可能均对银行稳健性存在影响。本文将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及银行稳健性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选取2004—2017年我国12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稳健性水平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强会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而当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资本监管压力则可增强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健性的削弱作用。鉴此,本文提出规范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持续完善差异化监管及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舒洛建 《征信》2014,32(11)
影子银行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上日益增多的闲置资金对高收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但由于其利率较高、杠杆率较高及监管空白等原因,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着很大风险.要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增强影子银行相关产品透明度,削除利率双轨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适度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才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应中性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维持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引导低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3,(2):52-61
<正>国内:影子银行风险暴露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有多重原因。从融资方来看,投资大幅扩张之后的后续资金需求仍较强,需从正规信贷渠道之外获得满足;从投资方来看,普通投资者误把风险溢价收益率当成无风险收益率,造成无风险利率错误定价;从中介结构来看,追求短期利益,但对相关风险管控不足。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信用违约风险,进而会引发期限错配隐含的流动性风险。近期多起理财产品违约,就体现了这种风险。在政策方面,预计会将影子银行纳入适度监管,分类排查,总量控制。在风险处置方面,则将加大信息披露,破解刚性兑付,防范道德风险。监管的增强和影子银行的调整,将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条件造成负面影响,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性,在需要的时候,央行将会适度放松,通过加大流动性管理来控制系统性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更加追求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预计2013年增长目标仍将维持7.5%,而"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组合也将会确立。同时,城镇化战略被特别提出,成为扩内需的主要动力,也成为深化改革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刘国辉  卢晓康 《金融纵横》2012,(5):32-35,52
本文利用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影子银行分析框架,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贷公司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其系统性风险较小,监管套利机会较少。小贷公司如果在合法经营范围内运行,加上合理必要的监管,应不会影响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