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朱奎红  肖锦凤 《经济师》2009,(3):117-118
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这种“再现”的过程包括不断地调整、转换甚至取舍等步骤,百分之百的等值翻译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为了找到既符合译语习惯而又自然、可读的表达方式,在英汉互译中就须作必要的变通。视角转换则为该变通手段之一。文章主要从正反转换、语态转换和褒贬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以期给英语教学和英汉语对比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又受到文化制约,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民族习惯和文化模式中逐渐形成的.翻译工作的目的和特点,就是思想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或社团之间希望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于是使产生了词汇的互译.本文从英汉词汇互译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大体经历了英汉词汇互译与文化内涵的非对等性,文化差异与比喻义传达以及词汇空缺这三个探讨过程,希望学习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把词汇翻译和文化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习语翻译是翻译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从习语的文化特异性这一角度来比较英汉习语并探讨其不同翻译方法,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剖析,来探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恰当地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这对中英两大语言之间的沟通,对两大民族文化的融合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表达同一概念时,词汇被赋予了许多的联想意义。掌握汉英颜色词不同的文化联想意蕴,并且了解产生这些不同联想意义的原因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还能促进和加强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吴泽琼 《经济师》2006,(12):123-124
文化因素是影响英汉互译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分析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入手,探讨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影响语言互译的文化因素,提出了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如何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词类转译方法、长句翻译的技巧方法,选用某些惯用句和结构对换肯定否定等方法,处理好这些差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巨锋 《经济师》2012,7(2):132-133,135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汉谚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值译法、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语词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反映了不同语言所处语境的文化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语词翻译的难度及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文化语境中诸多方面的差异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探究语用能力定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英汉习语互译中折射的文化差异,如地域差异、习俗差异(动物、数字和颜色)和宗教差异,本文探究了达到习语译文得体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依据,将话语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并从信息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互译中如何转换原中的语义信息和形式信息来准确再现话语意图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词汇在语言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背景下,每个词语除了字面意义之外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动物词语也是如此。这篇文章就是关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之处的对比。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使用,更加准确地翻译带有动物词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英语这门国际化语言出现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特点。带有明显东方特点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应运而生。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指带有中国文化蕴涵和文字特色的语言、文化、事物、思想意识等的词汇。中国英语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播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创作的著名小说《京华烟云》中的中国英语就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典范。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无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因此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创造使用了大量的中国英语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药,古玩字画,赋诗作对,道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纵观本小说,林语堂先生创造的中国英语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英语的使用是本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这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了中国文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缺省给翻译带来了很大挑战。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的可能性,并可作为翻译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兼具形式和内容是诗歌翻译中的一大难题,而文化项在目的语文化中的缺省为翻译又增添了难度。本文通过梳理补偿翻译的发展脉络,提出对汉诗英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可以大胆采用文内加注、文外加注、直译、归化、异化、删除、浅化等补偿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学者都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歌词作为诗歌的特殊形式,更难翻译。从翻译目的出发来把握歌词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不能兼顾的时候,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会给歌词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特征,不同的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便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翻译承担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互的桥梁作用。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引发了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出现的词意缺省现象。这种词意的缺省需要语言翻译来进行弥合。语言翻译在弥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词意缺省的处理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较高,在处理词意缺省时,译者应把握原作者的意图,力求顺应对语境结构,采取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理,让读者跨越缺憾感受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16.
旅游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0-241,247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旅游英语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总结和分析了旅游翻译的现状及常见问题、旅游资料文本及功能、旅游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以及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最后提出,旅游翻译语料库的建立有利于规范翻译,提高译者的翻译意识和改进翻译的终极产品。  相似文献   

17.
传统翻译理论以忠实作为翻译的准则,随着翻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翻译理论从忠实/不忠实问题转向伦理观念。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依赖一定的标准,而不同的翻译观、不同的译者伦理有不同的翻译标准。本文以Chesterman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依据,分析探讨译者伦理和翻译质量评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通过认知来构建信息的活动。对于翻译而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无疑给翻译的隐喻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从认知隐喻的视角,探讨翻译的认知过程,语篇的认知意义以及其对语篇翻译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本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文化的“趋同性”和应用文本“传递信息”的目的要求应用翻译进行文化传真,另外,译者在应用文本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文化信息传输的充分度,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传递,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是对外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的实力决定着一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媒对外政治传播重视对外政治信息传播中文化因素的运用及与对外文化传播的配合推进以达致理想的影响力。在追求政治传播影响力的过程中,传媒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呈现现代中国当中寻求到平衡的支点,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