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将全面放开。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提出,以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改革为标志,农业发展银行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做好商品粮油信贷工作,必须立足于新阶段的科学判断,紧紧围绕全国分行行长会议精神,狠抓落实,力求实效。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对农发行支持粮食流通职能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新阶段的基本任务上,是做好商品粮油信贷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保证国家能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为目标,正在酝酿和制定下一步流通体制的改革方案,作为一名粮食流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者,本文拟对市场化条件下我国的粮食流通与国家宏观调控问题作一些个人探讨。一、市场化条件下我国粮食正常流通必须具备的条件1.粮食生产必须规模化、产业化。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我国的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整体上仍然维持着…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历史原因,粮食生产仍表现出规模小、品质差、品种单一、商品率低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粮食生产也必将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但是,从世界各国发展粮食商品生产的规律看,粮食作为商品在生产和经营上是微利的,即使是在市场的条件下,生产粮食的比较效益也是很 ,必须靠规模化和产业化才能出效益。因此,在市场条件下,要确保市场的粮食供应,就必须要保证粮食生产有效益;要确保粮食生产出效益,就必须要使粮食生产上规模,实行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决定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发行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要求,把强化支持粮食流通职能、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行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做好收购资金贷款供应、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支持主销区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和商品库存。要及时足额发放地方储备贷款,支持主销区落实国家增储计划,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农发行已建立了地方储备变动情况五日报告制度,及时跟踪反映储备动态。  相似文献   

5.
1散装、散卸、散运、散存是粮食物流发展方向粮食流通从产地收储、运输到加工厂,要经过三装、三包、三卸、三拆过程,耗费的资材数量大,不能适应快速调、运、接、卸,效率低下,并且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严重。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四散)粮食物流量占发达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意味着农发行经营环境的改变,对农发行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服务意识、服务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农发行按照现代银行的要求加快自身改革,增强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但是,粮食市场化改革也给农发行带来巨大冲击,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潜在的信贷风险日趋加大。粮食企业改革改制、粮食价格波动以及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后所带来的风险都对农发行的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农发行虽然在不断完善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2005年以来,为应对粮棉流…  相似文献   

7.
(一)县级以上粮食部门如何转变职能 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过去从事粮食部门系统内部管理,管理对象是粮食企业,管理内容是粮食资源分配。粮食流通市场化后,其管理职能要从计划管理转变为市场管理,从粮食部门内部管理转变为社会粮食管理,.从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律手段管理,其内设机构也要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需要构建。  相似文献   

8.
9.
当前,我国粮食问题逐渐凸显,粮食生产结构失衡、库存积压、价格下行、粮食农民收入下降等,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同时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形势不可逆转。本文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通过对农发行支持粮食产业20年的历史探索,发现当前农发行支持粮食产业还存在系列问题。结合当前粮食面临的新形势,探索农发行支持粮食产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后,农民“卖粮难”之声不绝于耳;1996年粮食又是大丰收,“卖粮难”之声在局部地区也有耳闻。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一直是在紧张状态下的平衡,尽管1984年、1996年粮食丰收,但粮食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所以出现“卖粮难”,主要原因是粮食市场化程度低,流通不畅,宏观调控乏力。粮食工作一要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稳定粮价,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二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种粮有一定的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要做到这些,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信息,通过国内外粮食市场采集粮食生产与供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潘焕华 《农业经济》2001,(12):43-44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进程在进一步加快,对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因此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农发行信贷工作的新路子就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是我国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旋律。适应和伴随粮食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粮食信贷政策在不断调整中履行和强化了政策性金融职能。随着粮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早研究确立农发行粮食信贷政策的中长期定位和取向,这对于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作用,促进粮食信贷乃至全行业务持续有效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务院粮改《决定》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这将对农发行信贷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粮改为农发行实现封闭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5月份以来,国务院粮改《决定》以及6个配套文件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实施方案》,为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规范运作环境。1、转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改善农发行政策性信贷资产质量。粮改前,国有粮食企业一切费用开支都要农发行承担,亏损则在农发行  相似文献   

14.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我国农村流通体制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 ,农发行作为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主体 ,无疑要直接面对和承受这一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的讲 ,这种影响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购销市场化后 ,农发行的市场定位必须作出重大调整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其经营管理受到国家政策的极大制约。过去农发行以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主 ,但实质上“粮棉油收购银行”的市场定位已远远难以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的需要。目前 ,基层行的一些干部职工担心农发行会被撤销 ,对农发行今后的前途深感迷茫。因此 ,随着经营…  相似文献   

15.
粮食购销市场、价格完全放开后,除了在市场粮价低于政府制定的粮食收购价格底线时,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指定国有粮食企业按照政府定价收购农民余粮并给予购销差价损失和储存费用补贴外,国有粮食企业靠吃补贴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防止企业产生新的亏损是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的目标。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传统的“收原粮、卖原粮”经营方式与个体私营粮食业主灵活的经营方式相比很难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方式,寻找企业新的利润源已成为国有粮食企业防止产生新的亏损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在粮食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农发行如何更好地履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在强化支农作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河南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正常年景下,全省粮食总产4000万吨左右,商品粮1600万吨。其中,小麦年产量250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粮食加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04年末,河南省拥有粮食加工企业2800多家,日处理粮食50吨以上的企业590多家,年加工能力2400万吨。2004年中国银  相似文献   

18.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形势发展很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不断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正如朱镕基总理1998年3月份在长春召开的四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指出的:“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宏观调控李远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既是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当前粮食部门正在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如何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农发行信贷管理怎样适应新形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四川省北部粮食基地剑阁县的城北镇碑梁村、凉山乡珠珍村、碑垭乡刘家村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上述专题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一、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1.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被打破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农民对退出保护价的粮食品种表示认同和接受,粮食种植开始向多元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尝到了结构调整的甜头。凉山乡珠珍村农民邓光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