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为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业园区的低碳化、清洁化发展将成为电力系统清洁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和重点内容,工业园区实现新能源替代、实行碳排放管理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立足电碳市场协同大背景,从面向碳市场的角度对(近)零碳园区展开研究,对不同碳交易场景下的(近)零碳园区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系统的(近)零碳园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建立了以碳排放最低为目标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配置优化模型,致力于推进(近)零碳园区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再生能源是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石,在可再生能源由补贴支持发展转向市场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价值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构建绿色环境价值体系,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作为绿色环境价值载体,拉动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双系统循环支持,加快绿色环境价值市场流通,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引导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总结英国上一轮能源转型的清洁化、多元化、市场化特点及影响,简要阐述其面向"2050碳中和"目标的立法,引用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未来能源情景(2019)",分析低碳转型目标下未来英国能源系统"可信"的演变方式。在情景规划的基础上,以未来英国增长潜力最大的海上风能为例,着重分析英国本轮能源市场改革中如何通过政策干预与市场竞争,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低碳化能源系统与市场的构建。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的启示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面向低碳能源的立法是实现转型的基本保障;能源低碳化转型路径不唯一,应充分结合本国资源与产业特点制定能源政策;政策扶持结合市场竞争的模式可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降低转型成本;融入区域统一能源市场,低碳转型中强化多重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氢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高能量、零碳排放、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氢能作为新兴零碳二次能源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快速应用发展,但氢电结合的产业链正面临一些关键共性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尤其是氢电耦合应用场景下,  相似文献   

5.
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经济体量差距较大,油气资源与风、光、水力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结构转型等使中亚国家以传统油气能源为主的结构也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在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哈萨克斯坦可再生能源发展跨入快车道。乌兹别克斯坦低碳发展相关战略有力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积极推出可再生能源相关支持政策和举措。土库曼斯坦国内现已建成多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塔吉克斯坦大力建设水电站。建议中国与中亚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能源合作;加强能源产业链建设,促进能源安全;锚定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区域碳中和;加大绿色融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跟踪地缘政治动态,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高速增长推动电力供需格局不断演化。一方面,能源的新旧交替加大了供给侧的不确定性,给电力稳定供应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低碳转型是全球共识,可再生能源作为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其未来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也将不断走高。电力系统如何适应可再生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如何自我优化,是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新要求,即既要“促转型”,又要“保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将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指导未来较长时间的能源转型发展。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也是碳减排的关键领域,电力市场作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将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撑"双碳"目标落实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碳中和主导下的能源转型其本质是一场科技竞争。能源科技的创新突破是推进转型、实现零碳目标的决定性力量。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保供应、稳增长、促转型“多期叠加”的挑战,以科技创新驱动电力高质量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4月27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及国内主要电力企业共同举办的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省级电网企业亟需以引领能源低碳转型、服务企业提质增效为导向,聚焦组织管理、政策保障、实施模式、典型示范等关键问题,重塑电能替代管理体系,推动用能低碳转型和公司售电市场开拓。实施电能替代是推动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明确要求大力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  相似文献   

10.
在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硬约束下,能源系统亟待向低碳转型。从梳理能源转型研究脉络入手,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聚焦相关研究主题,阐述能源低碳转型的内涵、思路和建模方法,并强调从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全面认识能源低碳转型;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的发展逻辑、约束边界和限制因素,结合我国现实条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指出,经济理论思想与工程技术细节的交叉、自上而下模型与自下而上模型的有机结合可能是模型发展趋势,供给侧可再生能源替代与储能系统的协同演进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电力发展面临保障安全可靠供应、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国网湖北电力江陵县供电公司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零碳”供电所样板,在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增量和存量等关系上做足了准备。  相似文献   

12.
正因为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化石能源资源有限等问题,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能源领域的深刻转型与变革。能源转型是全球经济和社会面临的真正重大挑战之一。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确保能源转型的进行。中国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新能源占比,减轻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双碳"目标尤其需要电力部门发展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低碳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亚太各国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和政策不同影响,能源转型的目标、进程和发展前景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降低煤炭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是中国能源清洁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对煤炭发电的需求还会增加。相对于欧盟国家、英国等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减排承诺明显不足。新西兰长期关注气候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新西兰承诺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东盟地区高碳能源占比较高,清洁能源开发进展缓慢。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将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次之,泰国和印度较晚。制约亚太地区能源转型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电力行业清洁化程度、可再生能源行业资金支持及发电成本的长期竞争力等方面。整体看,亚太地区短期内将保持对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高度依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在该地区能源转型中发挥长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发展的核心,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以“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目标,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氢能是近几年能源转型发展必谈的话题,绿氢炼化是炼化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是氢能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我国石化耦合绿氢降碳的工业化具有可行性,按照“国家有布局、  相似文献   

15.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5月10日,随着《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简称《通知》)的印发,曾3次公开征求意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最终更名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通知》对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类承担消纳责任的主体提出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明确要求,强调对电力消费侧市场行为进行引导,推动能源消费向绿色用能转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通知》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质量则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5月10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这一机制在过去被称为"配额制"。从最初提议到正式落地已经十年,政策推出遇到的阻力可见一斑。文件正式下发,也标志着全社会对于能源转型认识的转变。能源转型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以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转型成为全球普遍的能源发展战略选择。欧美等主要国家都提出,未来  相似文献   

18.
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快速恢复,能源政策内容重点主要体现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保障能力、促进传统石化能源更多向与新能源相融合的系统重构方向发展、各类能源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统领文件。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分领域分行业的实施方案和保障细则将继续陆续出台;能耗“双控”制度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的转变起步;以“双碳”目标为指引的能源市场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维护能源市场稳定运行,加强对重点领域市场监管;着眼创新前沿,加快推动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碳排放基数大,且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增长。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的减排速度需远超发达国家,转型力度前所未有,面临挑战史无前例。电力行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行业,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中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40%,采取更加积极的减碳举措,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是中国应对碳中和目标挑战的重要抓手。除了可再生能源消纳、数字化电网和碳捕捉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外,充分利用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碳减排的作用,进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研究,也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碳达峰、碳中和将加快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步伐,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将收到严格控制,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立足全球视野,重点梳理世界碳排放形势、主要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和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情景。从煤炭地位、煤炭生产集中度、煤炭生产方式、煤炭消费和煤炭原料化应用5个方面定量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结合煤炭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提出煤炭低碳化发展7项对策措施: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煤矿能源节约、优化煤矿用能方式、强化矿区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煤炭转化效率、拓展煤炭原料化利用领域以及实施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