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在营销活动和经验交流中。把品牌与产品、品牌与销售手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比如。营销人员常常这样说:我们做销量,不做品牌;做销售是卖功能利益。做品牌是卖消费价值、卖文化、卖传统;做销量是短期行为。做品牌是长期行为;一个是硬手段。一个是软手段;一个实一个虚……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非常害人。严重误导着企业管理者对营销和品牌的正确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 与很多企业老板谈起品牌经营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像我们这样优秀的产品,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广告创意也很奇特,可为什么产品就是卖不过其他品牌呢?这是很多优秀企业经常面临的非常普遍的问题。实际上,品牌传播是一种对各种媒体进行信息控制与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可控制的传播资源,成了品牌传播制胜的关键。有效利用可控制资源的方法很多,这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在品牌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从而被更多的终端消费者认知,提高广告效应。1.注意传播方式多样化逐步打造品牌效应在进行品牌传播的过程中,企业对  相似文献   

3.
快速成长想必是所有年轻品牌共同的梦想。谈到成长的速度,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会想到“脑白金”及其背后的销售奇迹,不过,这样的奇迹伴随着太多的争议与不可复制。PPG作为衬衣品牌的迅速崛起,为品牌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全新的启发。一声“OKPPG”的背后,是怎样的策略思考?本文期望通过对PPG广告代理公司决策人的专访,解析PPG的快速成长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11年对于我国名牌是一个困难时期。2010年底国际投行高盛发布报告指出的李宁品牌定位失策,可以说是李宁这个品牌20年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尴尬的地位。其实纵观国内企业品牌,会发现不光是在体育行业的李宁品牌有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品牌定位不清的问题,或者说,国内大部分品牌都是介于大众品牌与中高端品牌之间。很多的管理学者认为这是企业在品牌战略和企业跟随战略上的失误。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被忽略,即企业定位失败了,可企业市场为什么还存在,企业为什么还能生存?  相似文献   

5.
坐火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火车上的食物价格很高,而且不好吃.卫生可能也不那么让人放心。在市场上,品牌产品的价格可以比非品牌产品的价格高出一些。但是在火车上。这个规律就不存在了。比如同样的饮料。市场上每瓶卖三元,到了火车上就要五元。火车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在这个封闭的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大多是被迫的。尤其在硬座车厢,很多人宁愿在大热天一桶一桶地泡自己带上来的方便面.也不愿购买餐车提供的晚餐。所以很多时候列车服务人员用手推车叫卖非主食类食物的时候。销量往往都是不容乐观的。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4,(24):18-18
目前很多卷烟企业发展品牌采取品牌延伸、一个品牌多个档次的模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访了一些多年从事酒类销售的人&;#177;,请他们谈了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听到了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7.
纵观零售业的发展(酒店也算是零售业的一个形式吧),其实文中说的新方式已经不能算是“新”了,这很类似于现在很多卖场贴牌生产的自有品牌,比如沃尔玛超市里面的商品有30%是“沃尔玛”品牌,都是贴牌生产的,国内的现在很多超市也都这样模仿了。自有品牌尽管在推广上有诸多好处,比如节省费用,优先推介等,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  相似文献   

8.
汪建华 《糖烟酒周刊》2005,(35):A0010-A0010
中国有很多传统品牌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现在发展遇到了阻碍,黄酒也有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刘永炬 《品牌》2006,(1):49-50
<正>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品牌,企业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把品牌做好,围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媒体也在传播各种品牌理念。但当前我们的品牌观念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对品牌的认识并不清晰,造成  相似文献   

10.
任兆欣:这次对话的题目是建立灯塔品牌。我觉得建立一个灯塔品牌,是所有广告人的梦想和理想,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涉及到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就是契机。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渣打银行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3,(4):3
2012年,数字营销已经从几年前"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势,发展成为席卷整个营销圈的一场风暴。我们看到,很多品牌已经着手在这一领域进行精细化耕耘和精巧的整合运用,数字营销成为营销人乃至CEO的新研究课题。这一形势下,数字媒体联动的消费者、品牌、经销商等各方,正在改变着部门营销架构、营销服务产业格局;媒体平台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播阵地或者销售渠道;营销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甚至产生了"消费者即为营销人"这样颠覆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雷蒙 《销售与管理》2005,(4):124-127
在本期的案例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关于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从产品线和品牌等方面进行有力冲击的时,如何进行多品牌与单品牌的战略发展规划的问题,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脑力激荡是很多企业所提倡的,在本案例中.利奥也是这样做的.但是随着市场部和销售部提出不同的竞争策略.利奥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到底该如何走好下一步……  相似文献   

13.
肖明超 《广告大观》2014,(12):118-118
我在贵阳广告节期间的演讲《巨变时代广告业的机遇与挑战》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有很多广告界的人士纷纷表示,广告业的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惊人,很多时候,品牌还没有完全琢磨透上一个互联网营销的新名词,新的技术和工具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4,(8):133-133
白酒与广告,从古至今,结缘颇深。有不少的白酒企业的广告主说:做亦难,不做亦难。当白酒标王轰然倒下的时候,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反思广告之于白酒推广与白酒品牌的作用与价值,并以此推而广之,反思广告之于产品推广与品牌建设的作用与价值。许多企业(特别是白酒企业)得出这样的反思结论:不做广告是等死,做广告是找死。这固然是有因噎废食,但也可以看出,白酒广告的操作难度甚高。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方面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品牌数量与美国的品牌数量差不多,都在170万个左右.但是要说在国际上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中国可算是凤毛麟角。曾经有人这样对比中美品牌:美国品牌星巴克,麦当劳等,你在中国,听到这些美国品牌名字,都如此熟悉,可是,美国人提起某些中国品牌的名字,知之甚少。造成中美品牌落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仔细琢磨,你就发现这些国际品牌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为人传诵的传奇经历,这些传奇已经溶在了品牌里,成为一种品牌文化,代代相传,积累成昂贵的品牌资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即使一个哈根这斯的冰激凌卖到了100元,依然有人很情愿的付出。品牌传奇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左右我们消费的欲望,如果一个品牌传奇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或者在生活中形成习惯的时候,这个品牌也将成为众人为之疯狂的品牌,即使品牌缔造者已经离去,但他塑造的品牌仍然流芳百世。试问我们的品牌有没有这段传奇,有没有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05,(10):205-206
企业的困惑有很多,为什么我的品牌老是落在别人后面?为什么我的品牌不能后来居上?我的品牌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对手成为第一品牌?其实在中国就有这样的奇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从出生到冉冉升起,到成为行业第一的过程,这个是所有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一个词就是“插位”。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5,(35):A0017-A0018
作为一个规律性现象:一般都是二线品牌首先重视开发县级市场。这个道理很明显,因为一线品牌把主要精力放在省会这样的一级市场,竞争优势较大;很多二线品牌,在一级市场的竞争中总是输给一线品牌,这逼迫他们另辟蹊径,寻找机会较多的发展空间。县级市场常常被大型企业看作“鸡肋”,但是对二线品牌来说,倒不失为一个机会,很多二线品牌把资源重点配置到县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数字营销已经从几年前“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势.发展成为席卷整个营销圈的一场风暴。我们看到.很多品牌已经着手在这一领域进行精细化耕耘和精巧的整合运用,数字营销成为营销人乃至CEO的新研究课题。这一形势下,数字媒体联动的消费者、品牌、经销商等各方,正在改变着部门营销架构、营销服务产业格局;媒体平台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播阵地或者销售渠道:营销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甚至产生了“消费者即为营销人”这样颠覆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受前面两位的启发,让我反思了一些问题。我谈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中国建构品牌之虚;第二个品牌建构之误;第三个是品牌的阶段;第四个是品牌的元素。我是在前两位的基础上形成这样的思考,中国的品牌虚在哪里?首先叫卖是不是品牌?广告语是不是等于品牌,我的很多客户都强调广告语,我不禁要反问"你记得住可口可乐的广告语吗?"、"你记得住百事可乐的广告语吗?"、"你记得住  相似文献   

20.
广告主最了解他们因为什么投放广告,销售直线下滑、竞争对手攻城掠地威胁到自己、品牌形象模糊、传播概念不够准确等等,这些都是广告主在营销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广告主的交流,了解到很多人往往对广告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既要销售又要品牌,既要知名度还要打倒对手,追求一次广告全盘解决问题,投放效果最大化。众所周知,每一次广告运动都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这些最基本的原则却在广告操作中被很多人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