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风电、光伏发电等具有显著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从短期来看,开展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降低煤电特别是热电机组的最小出力,推动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是当前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可行性最高的路径。但从长期来看,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才是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促进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信息通信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神经系统”,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适应风光间歇性发电规模化开发利用、满足用户多元多样用电需求带来了可能。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双碳”目标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能源电力领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明确了行动纲领、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设计、运行人员强烈关注的重点内容,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决定了系统在遭遇大扰动时保持稳定的能力。随着可再生能源、蓄电、负载管理、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的比例将大大增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式的大规模应用导致了其间歇性将对电力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型蓄电设备、动态电网管理技术及智能电网的运用使得负载的类型和大小将更加易变。为了维持未来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在考虑了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系统调节能力是指电力系统能够可靠且经济有效地应对供需平衡动态变化,确保电力系统瞬时稳定及供电安全的能力。电力系统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其并网后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多种影响。因此,系统调节能力是影响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的关键,也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夯实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的核心及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全新提法,为能源电力行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预示着电力系统未来颠覆性的革新。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能源电力行业的提法是,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此次会议进一步定调,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意味着新能源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能源局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下,  相似文献   

7.
张毅  张扬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8):1-7,23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远离负荷中心需要远距离传输,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还影响系统长期的充裕性和实时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建设受政策、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电网特别是骨干网的长期规划带来很大的挑战。以北美区域电网为例,详细讨论了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直接相关的电网规划和扩容的实践,以及相关的电力系统规划的流程和政策,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和输电网建设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规划是社会规划的一个核心,电力规划是能源规划的一个重点;电力系统下一步的发展和改革不外乎体制、机制、价格、立法、政府和监管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有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规划是社会规划的一个核心,电力规划是能源规划的一个重点;电力系统下一步的发展和改革不外乎体制、机制、价格、立法、政府和监管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发展阶段来看,近期是能源转型期,任务是市场、法规、技术的研发;中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形成期,完善政策法规和市场电价机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运行问题;远期是新一代能源系统形成期,解决能源近零排放和能源电力安全问题,全面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高速增长推动电力供需格局不断演化。一方面,能源的新旧交替加大了供给侧的不确定性,给电力稳定供应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低碳转型是全球共识,可再生能源作为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其未来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也将不断走高。电力系统如何适应可再生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如何自我优化,是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新要求,即既要“促转型”,又要“保安全”。  相似文献   

12.
能源转型的核心是电力转型 记者: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仲颖:经济与能源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有足够的能源支撑.然而,多年来我国通过化石能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目前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未来能源转型,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共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解决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前提.这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电力系统重构和电力转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国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大力发展零排放电源,以风力和太阳能为主的绿色能源在美、欧和中国等主要国家迅猛发展。伴随着绿能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如何保障其消纳及收益,也成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方面风光等绿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抬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对新型能源体系下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有了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内,新能源是主力军,将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在“十四五”“十五五”这个关键的过渡期,化石能源仍将是系统安全稳定的保障,更是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的培育剂。新能源与煤电需要共同发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安全供应以及清洁化转型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及需求响应的实施,电力系统平衡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为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区域输电组织(RTO)或大型电网公司的调度系统需要在传统的实时监控基础上有更强的超前预测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调度体系——发电控制应用(GCA),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的挑战。此系统凭借动态的、鲁棒的调度算法和灵活的系统配置,使调度系统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具有足够的跟踪能力以应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间歇性,保证大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支撑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是中国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举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Distributed Renewable Generation,DRG)是基于风、光等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多、环境负效应低、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DRG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最具有规模化发展前景。2021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累积装机超过1亿千瓦。2022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2/3,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中国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在能源转型深入推进所面临的种种矛盾之中,有关系统"灵活性"价值是其中一个重要命题。受制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在新能源并网比例逐渐升高的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着巨大的调节压力。储能是破解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承载着能源转型希望的新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电力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发展电化学储能的战略路径,抓住储能这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推手,探索发展从“源网荷”转向“源网荷储”的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下,要求传统能源体系向新能源体系转变。传统发电企业也面临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转向。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随着其在发电端和用户端装机规模的扩大,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储能是实现电力系统负荷平衡的关键支撑技术。目前,适合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电化学储能。而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对环境、地理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电化学储能技术水平进步较快,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杨莉 《中国电业》2009,(12):82-85
天然气是公认的清洁能源,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有利于降低电力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近些年日趋成熟,在世界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渐上升。不仅可以用作紧急备用电源和尖峰负荷机组,  相似文献   

20.
<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双高”的基本特征,即高比例的新能源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这一新的特征对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机理提出了重大挑战,需加快新型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