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依循和内在本质,是超越资本发展图谱和矛盾范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的基本特征和独有属性。共同富裕思想精准聚焦马克思财富观念的思想焦点,是新时代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赓续创新和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变化和历史方位的精准把控和崭新擘画,是新阶段对克服资本局限性和驾驭资本文明面的更高进阶和靠拢逼近。要对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系统阐述,离不开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回归和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求教。  相似文献   

3.
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学界的核心话题,有两种基本的理论:一种是理性现代性理论,以黑格尔近代理性主义为代表,另一种是资本现代性理论,以马克思为代表。西方现代有良知的学者批判现代社会,但是却把根源归于科学技术、归于理性形而上学、归于本质研究和宏大叙事,由于没有触及资本的本质,因而他们的现代性理论不如马克思深刻。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系统分析,结合当代现实,比较了两种现代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社会对待资本的基本原则:承认资本、发展资本、限制资本(霸权)、驾驭资本,使资本更好地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4.
资本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其逻辑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运行基础,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意识形态";作为资本宗教性质集中表达的资本拜物教,催生财富幻象化,引发资本的自反性并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基于对资本逻辑的深刻洞察,马克思运用经济哲学的方法,系统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悖谬性质,并深刻地揭示资本世界自我否定和自我瓦解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对于超越资本逻辑、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体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体性存在内在契合.资本主体性是指资本反客为主,攫取了人的主体性,成为吞噬和控制一切非资本之物的霸权,并最终导致“人受抽象统治”的生存状态.主体形而上学通过确立资本的主体地位在现实层面实现了对人的统治.马克思通过理论和经济层面的双重主体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体性的虚幻性,把人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寻求的人的解放之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采取了社会历史批判方式,不仅对主体性的“副本”进行批判,还对主体性的“原本”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维度,彰显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科学是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总体科学,其发动了主体对知识的工作批判关系,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统一的逻辑;这一方法和逻辑可用“A-B”(唯物辩证法的谱系)指认:杜绝单纯的知识演绎,执行知、行互看。这表明不同于知识概念,范畴说到底是主体范畴,主体范畴——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形式——正是主体革命依托的对象。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知识生产的谜说到底是阶级的谜,需要经由“烛照”解决。生产关系的中心功能是执行生产烛照、阶级烛照、经济烛照、思想烛照,其解决商品起点之谜(知识的谜)、决定论之谜(逻辑的谜)以及研究对象之谜(结构的谜)。总之,《资本论》体系化的方法和逻辑以“活化的唯物史观”为旨要,它的核心点是走出黑格尔逻辑学,使商品、货币、资本的分析路径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模型。这启发对党的报告性质的理解,从历史成长角度按照马克思主义模型的科学讲述要求,以历史的主体论启动批判的知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方面,新时代需要切实加强与重视《资本论》路径的唯物史观原理与生产方式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予以谱系化,定格“主体革命论”,基于这一历史定位实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线索内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生产关系与生产过程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力(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等重要理论核心概念,舒尔茨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源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思想,从劳动力(资本)到人力资本,既存在着相同的本质内容,又表现出体现不同时代特征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逻辑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8.
杜健纯 《全国商情》2009,(24):132-132,136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分析与认识,不仅是从抽象的理论规定性本身去认识,关键的是从一定的历史形式去考察。生产劳动这个理论范畴同样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不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对于指导认识现实社会中不论是资本主义生产还是社会主义生产都有着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空间理论未能揭示经济空间本质与深层动力,也未能给出解释经济空间层级现象的统一框架。基于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视角,"资本逻辑"和"技术逻辑"是经济空间生成的主要推动力。资本与技术逻辑的复合作用,对地域空间进行选择与改造,建立空间流动性和产业关联性,推动经济空间生成与扩张,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浦东案例演绎了资本与技术逻辑推动经济空间生成的机制,浦东经验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则贯穿于百年来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辛探索。具有众多人口共同富裕的共享性、物质和精神相协调的协调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平性等特征。实践样态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民族复兴相统一的实践目标,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统一的实践方法,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分工、交易与协同劳动创造价值乃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一般形式,基于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被作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资本论》第1、2、3卷分别从历史维度、逻辑形态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企业是劳动合约的实体形式,劳动者通过协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统领着马克思经济体系的各个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企业理论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将黑格尔式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理论结构类似于一种先验的结构。相对于黑格尔而言,马克思在思想方法上实现了超越,理论体系则有待完善,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由于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这种拓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还模糊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特质,在理论逻辑方面引起一些质疑。这种"偏差"在促使人们把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当成僵化的简单模式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认识有较多的争议,《资本论》逻辑起点可以在实践哲学思维下得到提炼,一些争议可以在实践哲学维度下得到排解。实践哲学以其反思、解释、改造等功能审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起点,在“人与物”对象化关系中进行过程性的抽象和反思。实践哲学能够从反思主体和反思对象相统一的视角观察对象,把主体的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统一起来,从而塑造了《资本论》商品逻辑起点的理论逻辑。商品一般、商品个别推论到商品具体,成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理解《资本论》商品范畴辩证法的关键,给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资本逻辑在不同时期分别以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都对现代性视阈下人的发展产生了悖论,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遮蔽了人的发展,马克思对现代性资本逻辑的阐述有利于厘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当代中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价值理性来统领资本逻辑的工具理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中,其逻辑主线是: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资本及其循环积累——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资本商品化{借贷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量的变化决定着市场经济运动的方向。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理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及实施以维护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批判过于绝对,其实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其主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即资本逻辑统治的初期、一定的产业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观念即落后的技术与异化的消费观、一定的制度即对生态价值转为经济价值和生态成本内部化制度的欠缺有关.解决生态危机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彻底消灭资本逻辑,而应该利用资本逻辑本身去超越其反生态性,具体的方法是加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消费观的培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基本方法包括抽象分析的方法、研究的和叙述的方法、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基本特征是本质论的方法、历史的观点、批判的精神.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科学主义,基本方法包括经验主义、逻辑主义方法,基本特征是实证的方法、演绎的逻辑、辩护的本质.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可称为本质主义,可概括为历史抽象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可称为现象主义,可概括为逻辑抽象法,以经验、逻辑作为理论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是早期马克思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决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切入点,是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这一概念被有意无意忽视,或者直接被"资本主义"取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望月清司以文本为原点,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市民社会"概念是串起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认识,是理解和预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未来历史过程的"应有之物"。了解望月清司"市民社会论"的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还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受到某些质疑时更好地对这些质疑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9.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生产资料归私营企业主所有,我国的私营企业还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和资本对劳动的强制。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因此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私营企业中资本占有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强制不会发展为社会的强制,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与对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逻辑体系与核心概念两个方面显示出本质差异。前者以遵循“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生产价格论”的基本逻辑结构;而后者的基本逻辑结构体现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同时,在核心概念上也体现出巨大差异,前者为“劳动二重性”、“价值”和“阶级”等,则后者为“理性人”、“价格”、“个人主义”等,笔者由此澄清了一些方法论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