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娟  张婷婷  郭伟 《对外经贸》2023,(12):104-106+122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黑龙江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支撑,分析黑龙江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加快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创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人才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黑龙江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比亚 《商展经济》2024,(4):105-108
本文以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案例为背景,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普惠金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阐述普惠金融在解决乡村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普惠金融改革的具体途径和策略,强调了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在普惠金融改革中的地位。研究表明,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深化普惠金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黎伟丽 《中国市场》2023,(17):52-55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落实工作中,通过普惠金融帮助乡村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和金融体系构建,促进乡村的快速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但由于乡村的金融基础较差且金融需求较为分散,导致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难以提升,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稍显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支持的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进行了有机融合,形成了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并对其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文涛 《商业观察》2023,(10):25-28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时期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风险偏好的转变、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等。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厚丽 《商展经济》2024,(4):101-104
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汪涛  李惠青 《北方经贸》2022,(11):102-10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普惠金融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普惠金融的现状,发现其难以发展及深度不够等问题,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需要提升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认知力;大力发展民间小微金融机构,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构建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此推动普惠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期间,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为传统农区破解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创新障碍提供新机遇。传统农区,尤其是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农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小微企业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风险抵押物少,传统金融的信贷抑制性强,使得乡村振兴中的普惠金融形式不活、作用不强、创新不够。将结合国家“十四五”战略谋划,探索一条传统农区乡村振兴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于卫国 《商展经济》2023,(22):83-86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地区面临着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紧迫任务。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以其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普及的金融科技手段,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乡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和产品还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贴近农民实际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明显提高。然而,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矛盾、组织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要不断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以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0.
袁娜 《中国市场》2022,(20):31-3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键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目标,其目的就是使乡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们不断地完善金融体系,因此,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开封市作为省级普惠金融改革试点,普惠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很大成果。通过开封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来进行分析和探讨,探索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全新模式和全新效果。其目的在于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上的创新理论,不断地探索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为了让农民端上金饭碗奠定理论和物质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且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促进效果也会越明显;从区域异质性估计结果可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本文认为通过依托乡村资源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村产业保障体系,可进一步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2.
张炳亮 《商展经济》2023,(13):29-32
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新的部署,为各行各业在乡村振兴中如可做出自己的贡献,提供了明胡的指导方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分析了潍坊市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潍坊市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农村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农村地区尽快推动金融服务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数据平台,全面构建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体系,完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陈宝树 《现代商业》2024,(2):151-154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农村融资难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针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困难,如农村金融体系供给不足,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治理能力发展滞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有待提高等,应从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治理建设,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和应用意识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5.
兰洋 《中国商论》2024,(7):25-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再次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意义和内在逻辑。绿色金融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的助推器。金融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目标上的趋同性,而农村电商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载体,已经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与乡村振兴具有多维度的耦合效应。文章在探析贵州省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面对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深刻认识到其深入发展是一场持久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协同努力,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6.
姚君 《中国物价》2023,(9):125-1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农户创业、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机制入手,以羊尖镇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线性概率模型(LPM)回归,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改善农户创业中的金融约束问题,并通过降低农户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农户创业积极性,促进农村家庭创业,由此提出将数字普惠金融理念深入农户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战略的关键措施。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大幅降低产业经营成本,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渗透到农村产业的各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也会存在金融监管不足、农民素养不高以及推广效能不好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农户金融服务和产业链金融服务入手,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和数字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建设的成本优势与作用,其次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架构,最后给出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建设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婧 《商业时代》2022,(4):177-180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但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金融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农产品加工值占比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维度构建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采用2013-...  相似文献   

19.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是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之间过渡的重要方式和路径。本文综合运用DEA-BCC-Malmquist模型,测算了近十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对支农惠农效率的效率水平。同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投入对金融支农惠农实施效果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金融惠农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受生产率效率提升因素的影响,从2015年起金融惠农效率水平不断提升且保持较高增速水平。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民生财政支出显著地提升了金融惠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农村金融无法普及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要实现真正普惠于民的金融美好愿望,就要注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让经济落后地区弱势群体以较小代价得到公平享受金融服务,缓解中国贫富差距导致的经济发展结构性不平衡。此外,构筑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农村居民收入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